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匣匣儿
陈忠实
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孝武动手给每人盅里斟下酒,白嘉轩佝偻着腰站起来,刚开口叫了一声“三哥”,突然涕泪俱下,哽咽不住。鹿三[注]惊讶地侧头瞅着不知该说什么好。孝武、孝义也默默凝坐着。白嘉轩说:“三哥,我这一生遭了多少罪呀……”随之说道:“我有话要给孝武、孝义说,三哥你陪着我。我想把那个钱匣匣儿的故经念给后人听。”
这是白家的一个传久不衰的故经。虽然平淡无奇却被尊为家规,由谢世的家主儿严肃认真地传给下一辈人,尤其是即将接任的新的家主儿。那是一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槐木匣子,做工粗糙,不能摆饰陈列也无法让人观赏。
由白嘉轩推大约六代的祖宗里头,继任的家主儿在三年守孝期间变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孝期未满就把土地牲畜房屋踢净尽了,还把两个妹妹的聘礼挥霍光净。母亲气死了,请不起乐人买不起棺材穿不上三件寿衣,只凑合着买了两张苇席埋了。这个恬不知羞的败家子竟然厚着脸皮吹牛说:“白鹿村再有钱的人再大的财东,没见谁给他先人装个双层枋吧?我给俺妈用的是双层子寿材……”村人一想也对,两张苇席裹了双层……就回给他一句顺口溜:白家老大埋他爸,能闹多大算多大;白家老大埋他妈,能瞎尽管瞎。这个败家子领着老婆孩子出门要饭去了,再没有回来。
亲自经历这个拨锅倒灶痛苦过程的老二,默默地去给村里一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割草挑水混饭吃,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接受村人乡邻一碗粥一个馍的施舍。这个默默不语的孩子长大了,就弄下一个木模一只石锤去打土坯了,早出夜归,和村里人几乎断了见面的机会。他从不串门更不要说闲游浪逛,晚上就躺在那间仅可容身的灶房里歇息,有人发现过他在念书。这间灶房是被激怒的族人和近门子人出面干预的结果,败家子老大才留下这一间灶屋没有卖掉,使他有一所立足之地。
他搜罗到一块槐木板,借来了木匠的锯子、刨子和凿子,割制成一只小小的木匣儿,上头刻凿下一道筷头儿宽的缝口,整个匣子的六面全都用木卯嵌死了。他每天晚上回来,把打土坯挣下的铜子麻钱塞进缝口,然后枕着匣子睡觉。三年以后,他用凿子拆下匣底,把一堆铜元和麻钱码齐数清,一下子就买回来一亩一分二厘水地,那是一块天字地。白鹿村的人这个时候才瞪大眼睛,瞅着那个无异于哑巴的老二身上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第二年,他用自己置买下的土地上收获的第一料新麦蒸成雪白馍馍,给白鹿村每一家每一户都送去两个,回报他们在他处身绝境的幼年时期的馈赠之恩。这个有心数儿的孩子当时每接受一碗粥一个馍,都在灶屋土墙上刻写下了赐舍者的姓名,诸如五婆三婶七嫂二姑四姐等等。已经成年的他在实行回报时,坚决冲破了当初记账时的原本企图,给每一家乡党不管当时给予还是未给予他施舍的人家一律送上两个馍馍,结果使那些未施舍过他的人更加感动以至羞愧。又两年,他再次撬开匣底,在祖传的留给他的那一半庄基地上盖起了两间厦屋。又一年,他给自己娶回来一房媳妇……
再后来的事无须赘述,倒是这个老二本人的一些怪癖流传不衰。他娶媳妇的第二天到丈人家回来,一进门就脱下新衣服,穿上原先那身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和踏断了后跟的烂鞋,媳妇说:“你还穿这——”老二说:
“这咋?这叫金不换。”
直到他死,尽管土地牲畜房屋已发展到哥哥败家之前的景况,被卖掉的那一半庄基用高过原价三倍的价钱再赎买回来,如愿以偿盖起三间厅房,他仍然是一身补丁摞着补丁的衣裤。
白家老大败家和老二兴业发家的故事最后凝炼为一个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匣儿,被村村寨寨一代一代富的穷的庄稼人咀嚼着、品味着、删改着、充实着传给自己的后代……
“我看咱家只差一步就闹到重用木匣子的地步咧!”白嘉轩喝了几盅酒,感慨起来,“你们看看孝文是不是那个败家子老大?是!只是我还活着,孝武也长大了,才没给他踢踏到那一步……我把他赶出去,你(盯住仙草)还怨我。硬怨我不给他周济一斗半斗,是我啬皮呀?周济也得周济那号好人,像他那号败家子,早饿死了早让人眼目清闲……
孝武哇!今黑我就把这匣子交给你,当然用不着拿它攒钱,你常看看它就不会迷住心窍。”听到木匣子的故经,鹿三却顿然想起进山背粮的故事来……
鹿三准备去背粮,要走的当儿,白嘉轩说:“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鹿三转过身笑着问:“财主家也叫娃去背粮,你不怕惹人笑话?”白嘉轩说:“谁爱笑由谁笑去。”鹿三认真说:“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小,甭说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白嘉轩冷冷地说:“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
因为带着两个孩子,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说:“这回把碎息娃子跑美咧!这回碎息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
想到这里,鹿三说:“孝文要是心里有这匣子就好了咧!”
孝武接过匣子庄重而又激动起来:“爸,我明年春上就把门房盖起来。”白嘉轩说:“你把门房盖起来,就把你的名字刻到墙上,把孝文卖房的年月也刻上,这话我再不说二遍……”
(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注 鹿三:白嘉轩的长工兼好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中回忆先祖故事的时候,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了自家祖上老大败家,老二兴家的故事始末,发人深省。
B. 文中“老二”少年时记下赐舍者的名字,是不愿意占人便宜,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时偿还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
C. “老二”发家后用新麦蒸成馍馍,除了回馈当年那些赐舍过自己的人外,还给了那些没有施舍过自己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感激并羞愧。
D. 白嘉轩一生历经苦难,心性刚强,但也感情深沉丰富,尤其用一段“钱匣匣儿”的故经教育两个孩子,堪称用心良苦。
E. 白嘉轩让孝武随鹿三进山去背粮,来回几百里,以致回村后孝武累倒在地上,除去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外,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2.试分析白嘉轩把“钱匣匣儿”的故经传给孝武前后的心理变化。
3.简要概括“老二”的个性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医学有着诸多独特性质,其中之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始终作为构成中国医学自有的组织形态的基础。中国医学未能发展出医院制度,即在于它与西方医学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同。简言之,中国医学的存在与几率,发生在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医学不是独立于乡土共同体空间之外的一个技术机构,而是与乡土社会融为一体,并且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至少19世纪以前,在中国江南城镇社会,医师大都具有乡土身份(外籍医师自然也有,但人数极少,至于游方郎中则不在其列),有一些在外地学习医学的人,艺成后也会回到他所在的地方从事医学职业。医学史上留名的医人,往往也都以“地望”称世。甚至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也往往以地方命名,如清代早期名医沈鲁珍就属吴医流派,另外还有浙医、淮医、常医等等。这些皆可说明,医学在传统中国离不开乡土社会,医人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进一步说,乡土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医学既是一种需求,也是共同体内部的责任约定。当医学在乡土社会展开时,医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施药治病,而要承担着这个共同体所有成员的福祉之任。毋庸置疑,生于斯长于斯的医师,分属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所从事的医学与其说是职业,不如说是这个共同体的个体分工,他以其专长服务于全体。但医师的身份又另有其特殊性。在范围大约几十平方里、人口数千或近万的共同体区域中,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我们看到有名望的医人,往往为地方士绅团体中一员,或者受士绅信任,参与该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医学在乡土社会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而医师则在医学专业之外,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
因此,还要延伸到医学在乡土社会共同体中的道德和伦理处境。为什么包括沈鲁珍在内的众多医师,长期以来一再选择本土从业?这种偏好,或许有多种解释,但他们给出的最有力的理由,则集中在两点,“事亲”与“活人”。这两点在许多著名医人的自述里屡屡提起,实在是有着深刻的道德伦理考量在内。“事亲”往往是他们从事医学的起点,而由身边亲人,扩散到整个“乡党”组成的共同体,却是他们的志业。这个志业的目标是“活人”。作为中国医学经久不变的思路,医师总是把“存活”他所在共同体男女老少的生命,当成他的责任和使命。当年张仲景放弃太守官职,执意要回到饱受离乱之苦的南阳故郡,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责任。事实上,“医圣”张仲景这种强烈的乡土情怀,作为道德影响力,在19世纪以前可以说久传不衰。
显然,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不仅形成了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医学特殊性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一般说来,医师在乡土社会广受尊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作为医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道德人格魅力。这种魅力,经由他的医学实践,在乡土社会起着一定程度的凝合和向心力。对共同体而言,德性高尚的医师,其感召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也是“医道”之所以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的深层基础之所在。
(选自费振钟《乡土社会、共同体与医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的密切关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医学的存在不是以单纯的技术机构存在于乡土社会中,它的组织形态的基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
B. 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中国医学与乡土社会相融,并作为一个融合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C. 中国医人一直具有乡土身份,他们在乡土社会长期不变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医学传统中的乡土性特点。
D. 中国医师的道德性选择,为乡土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价值标准,有力地支持了乡土社会伦理生活的建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乡土社会中,医师的责任和使命,并不仅仅是施药救人,同时还承担着共同体区域中成员的福祉之任。
B. 有名望的医人往往成为乡土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医学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在共同体社会中的政治性能。
C. 乡土社会的医师以其医学专长服务于共同体,并通过医学活动方式来参与管理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
D. 中国医学的众多医师多有强烈的乡土情怀,他们以“事亲”作为从事医学的起点,由此扩展到“存活”乡党共同体中男女老少的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医学能够发展出医院制度,与它的社会结构方式不像中国医学那样——严重依存于乡土社会共同体有关。
B. 中国医学传统有鲜明的乡土性特点,离不开乡土社会,这就是中国医学中的大小各流派一概以“地望”来命名的根本缘由。
C. 在乡土社会,医师往往凭借着自己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来为自己赢得名望,获得权威,许多人因此而跻身于地方的士绅团体。
D. 医师身上持久的道理魅力的感召力在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空间中非常大,这就使得“医道”获得乡土社会合法承认有了深层的基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时,《石渠宝笈》特展火爆异常,即使在“排队需要6小时以上,请慎重选择”的提醒牌下,人们仍在故宫特展门前大排长龙。而再早一些,故宫已经靠一系列的卖萌产品实现了“逆袭”,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一下非常接地气。正是这样的创新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上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主确立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9月在天津举行, 下面是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会徽,请写出该标志中除2017、汉字和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①______________。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其次,②___________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③___________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B. 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C. 刚才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决定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D. 老同学,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我因有事不能前去祝贺,我的祝福望你心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