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脉博 涵盖 诲人不倦 平心而论 B....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脉博   涵盖    诲人不倦   平心而论

B. 贻害   真缔    举一返三   功亏一篑

C. 委婉   怄气    心恢意冷   得鱼忘筌

D. 气概   跻身    至高无上   不悱不发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脉博——脉搏。B项,真缔——真谛;举一返三——举一反三。C项,心恢意冷——心灰意冷。对于汉字字形这类题目,考生平时要注意识记、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2)王勃《滕王阁序》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诵。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代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B. 颔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C. 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D. 颈联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

E. 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

2.全诗表达了诗人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四方之事       会:恰逢

B. 然有怀   脱:轻快

C. 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找

D. ?质性自然   则:道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B.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C.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D.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作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 陶渊明去作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蕙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 陶渊明辞官罢去的最根本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各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难解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以表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大部分人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教学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B. 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C. “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教学时珍惜时间的精神。

D. “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E.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2.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述。(5分)

答:                                                                        

 

3.文中的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语意丰富。谈谈你的理解,并就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5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