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①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①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②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画冰灯的美丽,言语显得何等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小巧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去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日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③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养了土壤,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④遗憾么?  

    ⑤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鹤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不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踪迹也不留。

    ⑥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觅到。

  ⑦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⑧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了;“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正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仍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⑨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⑩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做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1.为本文划分段落,恰当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第②段中冰与肃杀的“冷”字绝缘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 ② 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

4.下列对第 ③ 段划线句子表达方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    B. 议论    C. 描写    D. 记叙

5.第④段中“遗憾”指代什么?

6.第⑤段中冰灯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7.第⑦段中“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具体的体现是什么?

8.第⑧段中划线的部分,作者运用了(              ) 的手法来说明人生的价值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用长短来衡量。

9.第⑨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10.概括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11.作者为什么“执拗地”“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

12.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                  )                  

(2)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                 )

(3)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                 )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冬的哈尔滨,当你看到冰灯时是不会感到寒冷的。

B. 冰灯短暂而美丽的人生给作者留下了人生的遗憾。

C. 本文对于冰灯的描述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文章还帮助我们更

好地认识人生和生活。

D. 本文围绕冰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表达作者对冰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4.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散文    B. 记叙文    C. 小说    D. 说明文

 

1.A 2.冰灯是足以在凄凄沥沥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 3.温存心灵,雪骨冰姿,光彩闪烁。 4.D 5.冰灯融化后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6.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 7.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理找到 8.对比 9.比喻 拟人 10.首尾呼应 11.冰灯的美丽令作者难忘,冰灯带来的启示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12.(1) 晶莹剔透 (2) 巧夺天工 (3)( 黯然失色 13.B 14.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划分文本的结构。第①节表达了对哈尔滨严冬的冰灯的想念之情;第②节描写哈尔滨严冬的冰灯并对其进行赞美;第③节写天暖了冰灯融化后滋养泥土;④⑤⑥⑦⑧⑨抒写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第⑩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题目问第②段中冰与肃杀的“冷”字绝缘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将问题带入第②段中进行分析,由第②段中“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一句可以得出答案。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文本文章②段中筛选相关内容,即“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由此可以概括为:温存心灵,雪骨冰姿,光彩闪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选项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B.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C.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D.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 莫可名状    B. 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的划分不一样,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应用文等,文学作品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C.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有上坟和踏青等习俗。

D. 美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凉爽啊!拉萨的夏天。

B.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日夜都在思念着你们。”

C.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D.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查看答案

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 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B. 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 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查看答案

“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于导致人类这种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A. 生物发展人类。    B. 发展导致出现。

C. 生物导致人类。    D. 人类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