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 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 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 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1.B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C项,“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项,“消极”原文无此意。 2.试题分析:并不是各自完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头发,在我们心中有特殊的意义。头发的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惑表达的方式。头发的故事蕴含着人间的情感,头发的变化折射了文化的变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

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 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 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 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 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 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 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 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秋发庾岭

汤显祖

极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责,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②霖微,迷蒙意。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2.本诗的颈联中"随” “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屮的空缺部分。

(1)—肌一容,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初为《宽裳》后《绿腰》。 (白居易《琵琶行》)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    。(苏试《赤壁赋》)

(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5)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泗》)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旬句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8)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9)君子有三畏:设天命,以大人,_________。((论语•季氏》)

(10)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____________。(《格言联壁•持躬》)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