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小题。
好大一棵树
夏阳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
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
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恐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回来时,我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母亲的离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十年间,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刚刚被医院查出肝癌晚期,没人会主动提出去寻她的坟。
可是,坟没有了。我们回到县城是日暮时分,和上次一样,沿着观音山北面的那条山路上了山,翻过山顶,等来到山南面的那个岔路口时,不由惊呆了。岔路口的右边,依旧是树木葱茏,依旧是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依旧是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边,别说两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条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围墙砍成了断头路。围墙里面,搅拌机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父亲惊得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浑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忙跑过去一把搀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
好一会儿,父亲才缓过一口气来,手指着围墙里面,抽泣着说,你妈的坟……
我妈的坟……我脑海里高速运转着,惶然四处张望。突然,我指着岔路口的右边,急中生智地说,我妈的坟不是在那里吗?您,您记错了呢。
我怎么可能记错?父亲抹了抹眼泪,惊讶地问。我朝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立马反应过来,忙在一边附和道,您肯定是记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记得是在右边。你那晚不是还说,右边好,男左女右,葬在右边,你妈就可以守住我们在造纸厂的那个家了。
是吗,我有这样说过?父亲将信将疑地问。我和弟弟猛点头。父亲犹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边望了望。
岔路口的右边,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粗壮,高耸入云。父亲疾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
我和弟弟不敢贸然上前去打扰父亲,只好呆杵在岔路口,内心凄惶不安。附近的树林,山脚下的县城,还有更远处的乡村田野,笼在水烟四起的暮色里,影影绰绰,轮廓模糊,直至漫漶不清。而身边一墙之隔的围墙里面,却是那般的清晰可见,亮晃晃的夜灯下,人影憧憧,搅拌机像一头巨大的鳄鱼,吞进吐出,在永不知疲倦地嘶吼着。我和弟弟不禁对望了一眼,彼此神情悲郁。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忧虑:父亲没几天活头了,他老人家走后,该何处安息?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篇用语看似平常,却涵蕴丰富,既写出了母亲去世日久、父子三人离乡日久,也写出了父子回乡的时间与缘由,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母亲去世突然,令全家猝不及防;而贫困如洗的家境和“我”高考在即的现状,令我们无力也无暇好好安葬母亲。这为日后“寻坟而不得”埋下伏笔。
C.母亲的去世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父子三人因为惊恐和伤心而离开家乡,直至父亲身染重疾,才想起重回故乡去寻母亲的坟。
D.小说不仅写出了母亲坟墓被毁,父亲故去后不知何处安息的家庭悲剧,更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毁山滥建等。
E.小说借助排比、比喻、夸张、拟人、反语等手法来描写景物,环境描写除了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2)你认为父亲有可能记错坟的位置吗?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
(3)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绪变化?请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是“坟”而不是“好大一棵树”。请结合文本,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二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了秋天山水的特征。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④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明河:银河。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
1.上阕“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士卒不能当 当:抵挡 B. 乃除振武将军 除:废除
C. 左右顾盼,上壮之 壮:钦佩 D. 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坐:因此获罪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 ⑤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⑥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A. ②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 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 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 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4.下列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B.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C.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D. 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5.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也就是强调从对父母的孝心开始培养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________。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让他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
①如果思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会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
②而且,把“孝”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
③这是因为,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讲恩义、情义的情感。
④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字一词之妙,甚至一联一句之美,以小见大,着重表现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B. 中国古典诗歌不但上后人去欣赏品味,而且它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自强不息,滋养着我们去创造新的诗歌艺术、新的民族文化。
C. 阮籍的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式。后来的诗人也对这种五言咏怀组诗的体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D.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要善于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使之形成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