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有了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的诗歌才产生了最好的戏剧诗。

B. 在客观写真技术还未发达时,中国绘画就有了“纯粹画”的作风。

C. 逻辑虽极为简陋,但中国的辩证法却极为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D. 因没有地心力概念,中国的思想体构往往都是虚幻的空中阁楼。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长诗和西洋诗相比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欣赏起来只要两三分钟的时间。

B. “鞋子”和“脚”的比喻意在表明中国诗篇幅短小的形式与其所表现的内容相互搭配。

C. 中国诗人只擅长在“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精雕细刻,不能创造出优秀的长诗。

D. “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是说中国诗篇简短意味悠远,而西洋短诗缺乏意蕴。

 

1.D 2.B 【解析】 1.试题分析:作者以“空中楼阁”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相信未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 从诗中“蜘蛛网”“美丽的雪花”“凄凉的大地”等意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

B. 前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C. 第三节采用比喻手法,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

D. 三节诗歌均以“相信未来”结尾,如歌曲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查看答案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以及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作者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和豪情壮志。

B. 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片湘江秋景表现得逍遥自在,下片由轻松悠闲转而气势磅礴。

C. “万”“百”大数值虚数,“遍”“尽”“透”等极致性副词的使用体现出现实主义情怀。

D. 本词写秋不落悲秋俗套,慷慨激昂,因为作者笔下秋天的壮丽、大气和其豪迈气概相吻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和一般人没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兴起了。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了《师说》来赠给他。

D.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样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所补出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輮以(绳)为轮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C. (吾)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 生乎吾前(者),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