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清华:清幽而绚丽
B. 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
C. 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
D. 碑皆不堪读 不堪:不能忍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B. 原文“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中的“万历”是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C. “署”表示授予官职,“领”表示兼任官职,“行”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D. “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就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权职甚重。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B.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C.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D.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 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 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 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窜梁鸿于海曲 屈贾谊于长沙
B.徐孺下陈蕃之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C.襟三江而带五湖 目吴会于云间
D.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序属三秋\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纤歌凝而白云遏\ 浪遏飞舟
C. 即冈峦之体势\ 来即我谋 D. 气凌彭泽之樽\ 会当凌绝顶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
A. 冬至,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又被称为“亚岁”,魏晋六朝时称为“小年”。
B.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每宿包含若干颗行星。
C. 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为此,“参商”常用来比喻兄弟和睦哪怕不相见都无妨之间的情谊。
D.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所以“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暑气逐退,天气转凉。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①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
②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
③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④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
⑤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⑤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