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学常识及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
B.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国君的奏章。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这种文体。《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是西晋人,曾在前朝做蜀汉之官,入晋后,不再为官。
C. 庄子宣扬完全超然而神秘的境界和不要任何客观条件,不受任何客观限制的所谓“无待”的自由。
D. 《陈情表》成功的将描写和抒情相结合,深深的打动了晋武帝,从而摆脱了官场的苑囿。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奉养无主
C. 以五百岁为春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皆出于此乎
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 B.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 屈贾谊于长沙 D.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 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 茕茕孑立(qióng)
B. 洗马(xiǎn) 出岫(xiù) 抟(tuán)弄 睇眄(miǎn) 舸(gě)舰迷津
C. 北冥(míng)优渥(wò) 簪(zān)笏 遄(chuán)飞 决(júe)起而飞
D. 潦(liáo)水 台隍(huáng)霰弹(sǎn) 栖隐(qī) 门衰祚薄(zhu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完成文后各题。
扒火车
①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②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③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④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转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⑤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⑥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明天你生日,带上吧。”父亲又是点了点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⑦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⑧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⑨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⑩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群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⑾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⑿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的父亲跟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队员差不多,擅长奔跑、跳跃,攀爬火车时身影如风,动作敏捷。
B. 母亲娘家的舅舅生活宽裕,但不愿招待亲戚,父母只能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这反映出贫困年代亲情的淡薄。
C. 母亲精明强干,勤俭持家,小说以母亲这一形象衬托父亲形象,说明贫苦生活能使人由懦弱变为坚强。
D. 小说选取冬末的黄昏、夜晚、下午等三个时间点展开叙事,并分别穿插环境描写,使父亲这一形象丰满,富有感染力。
2.在第⑩段中,火车出发前,父亲的眼泪 “无声地涌了出来”,而在第11段中,火车出发后,父亲又“如痴如醉”。这是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___。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
(5)富贵非吾愿,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
(9)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1)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______。
(12)乌鸟私情,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