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的意义 楼宇烈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的意义

楼宇烈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阐释了“君子”的内涵,然后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了君子的作用。

B.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中“君子”的内涵,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中“君子”的内涵并不相同的。

C. 君子、圣人都是德行上的楷模,君子与圣人的差别在于,圣人更理想化,从道理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真正能够成为圣人的并不多。

D. 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我们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以只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的人,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载《正蒙》里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是引领社会的正能量。

B. 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

C. “身教胜于言教”,是指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习俗。

D. 社会需要有君子来专治于文化传承,时代的变化更要求君子不要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形式,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传承文化的根本精神。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一词出现在春秋之前,其含义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基本相同,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B. 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品格上的差别,而在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统治者。

C. 春秋以前,君子既是统治者,也是教育者。《礼记·学记》中的“建国君营,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教育是管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D. 君子与士的含义,有同也有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人办事的可称为士,有远大坚定的志向并能身体力行的就是君子。

 

1.D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要做个君子,就要学识丰富,平行端正,‘博雅’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君子也称作‘博雅君子’,文中的‘博雅’只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而已。 2.试题分析:文章并没有说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出是幸福……幸福是一把无形的尺,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风  景

墨白

叶坐在雪地上,回头望望她刚刚走出的医院,她想,要是能堆一个大雪人该有多好呀!可是到哪里去堆呢?她扬起脸,痴痴地想,到哪里去堆个雪人呢?她伸出舌头舔舔落在嘴角上的雪花,慢慢地闭上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空旷洁白的原野,看到了奶奶拄着拐杖立在村头眺望。有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角里溢出来,但她没有去擦,依旧那样扬着脸,感觉着雪的飘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城市的街道里乘上了开往乡村的客车。她的面色苍白,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很同情这个瘦小的女孩,她没让她买票,一直把她送到她要去的那个名叫楸树庄的地方。叶站在雪地上,一直看着那辆客车随着公路远了,才转身走进村里。飘扬着雪花的村街上很少有人走动,叶的身影在寂静的村道上显得很单薄,她费力地穿过村子,来到村头一所被树枝围成的院子前。叶目光越过柴门看到了院子深处的房屋,就忍不住叫了一声:奶奶——她一边喊叫一边朝房子奔跑。叶在奔跑的过程中,看到那扇黑色的门打开了,她看到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

奶奶说,叶,是叶吗?叶不顾一切地扑到奶奶的怀抱里。奶奶用苍老的手抚摸着叶冻得冰凉的小脸,她叠声地叫着:乖,是你吗?乖,真是你吗?奶就要去看你哩,鸡蛋都弄好了,可奶走不动,奶又晕车……你爸哩?

泪水从叶的眼眶里涌出来。奶奶说:他又把你一个人丢在医院里了?这个赖种!乖,别哭……你妈呢?咋,离了婚就不管了,就一推六二五了?就不是你闺女了……别哭别哭,乖,给奶说,好点了吗?叶说:奶奶,白血病能治吗?能治……老人把叶紧紧地搂在怀里,苍老的泪水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说:能治,能治,我苦命的孩子……叶慢慢地推开奶奶,说:我想堆个大雪人。奶奶说:乖,你歇着,奶去给你堆。叶说:不,奶,我自己堆。奶说:中,你自己堆,奶去给你做饭,好吗?

在冬季里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奶奶苍老的视线下吃力地堆着雪人,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在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那把铁锨从她的手中滑落下来,她无力地坐在雪地上。奶奶走过来扶起自己的孙女。奶奶说:乖,回屋歇会儿,明儿个再堆。叶在奶奶的搀扶下回到了屋里,她在奶奶温暖的地铺上很快就睡着了。

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在屋子里没有看到奶奶的身影。她拉开门,眼前出现的情景使她愣住了。她看到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坐在院子里向她微笑,在雪人的旁边,她看到了奶奶。奶奶盘腿坐在那里,好像很累很累,她的身上和四周落满了厚厚的积雪。叶叫着跑过去,可是奶奶没有说话,奶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叶不敢惊动奶奶,她悄悄地在奶奶身边坐下来,一直坐了很久很久。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

(选自《小小说选刊》1994年第2期)

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试分析文中“雪”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说以“风景”为标题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2)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3)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4)总角之宴,                  。《诗经·氓》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赤壁赋》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7)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8)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9)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首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常不自         释:宽解

B. 贫穷而不知       恤:救济

C. 以仁孝之道之也   责:责备

D. 不录有司         于:表被动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老:文中指年德俱高的僧人。如白居易《闲意》诗“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中的“长老”即为此意。

B. 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的两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C. 世家:《史记》中把用来记述王侯的传记称为世家。文中指世代显贵的家族或大家。

D.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