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 一种观点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对南极地区海水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20年前,她独闯深圳,身无长物全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创下这份家业。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借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茶馆》等经典剧目。
③唐人写绝句,五言才二十字,七言爷给二十八字,但是无不惨淡经营,反复推敲。
④暑假期间,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的大型阅读活动,部分书籍打折销售,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⑤进入高三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千万不要过分的妄自菲薄,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全力以赴提升自己的成绩。
⑥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A. ④⑤⑥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想与氓少年时有说有笑的快乐时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是写到:”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一个“寒”字用的极妙,既是秋寒节侯秋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B.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运用比拟的修辞,将月光比作白丝带,写出了月光的明朗可见,营造了浓浓的相思意境,烘托了相思之苦。“年年”强调时间,“人千里”强调空间,从时空的角度抒写相思之情,境界更为开阔。
C. “枕头欹”,作者以及为简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夜读,寂然凝思的闲适神态。
D.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E.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大概就是源自此处。
2.这首词上下两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B.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C.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D.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枢密: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全国军事,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所以这里称韩韩琦为太尉。
B. “执事”,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敬称对方,可译为“您”,《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就是这种用法。
C. 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太史公的具体职权不仅有太史令的职责,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本文指的就是汉代的是司马迁,他曾任太史令。
D. 翰林: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也称翰林学士,可以直接签发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干谒文是,是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的一封信,也是一篇著名的文论。文章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行”,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渴望拜见之意。
B. 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先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C. 本文作者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观,以激发其志气,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闻。
D. 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情急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字恳切,才华毕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牧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和学习古典诗词,70.0%受访者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 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的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 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关注。
D. 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应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 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 第三者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 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哪些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