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细节彰显品质,品质决定细节。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细节彰显品质,品质决定细节。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它以细节演绎精彩、活力、个性,它也用细节凸显责任、勤奋、追求……细节,使青春丰姿毕现;细节,让青春定格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妙时光里。

请以“青春的细节"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或套作。

 

青春的细节 谁曾从谁的青春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留下笑靥。课间总有同学为活跃气氛,讲些小笑话。一同学说道:“一男子去买车,需10万元,可男子只带了99 998元,就差两块钱!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给我两元钱吧,我要买车!’乞丐听后,大方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话音刚落,围着的同学霎时爆笑起来,连那讲笑话的人也捧腹不已,泪花点点,花容乱颤。哪知挨了站在身后早已乐不可支的老师激动的一掌……阳光下.师生的笑靥印在了我心中。 温暖了思念。青春花季中的点点滴滴总是让人怀念。我们同样喜欢空闲的时候,将无聊抛在广场,看着白鸽大片大片地在天空自由地展翅翱翔;我们坐过同一辆小车的同一个座位;我们饮过同一杯奶茶;我们一人一个耳塞地分享过同一个MP4里的歌曲;我们用过同一把伞淋过同一场雨;我们走过同一条路的同个街边;我们穿过分享过那款你的衣服……思念绵绵,温暖了我的心。 泛滥了泪水。是谁可以让我泪流满面?是那个像五月的水果摊上一堆红艳艳的樱桃的女孩,大大的蓬松的脑袋,毛茸茸的眼神,喜爱穿白色连帽衫,蓝色仔裤,土黄色徒步鞋,背一个绿色帆布大包的女孩。但不久后,我已经看不见她.她的帆布包,她毛茸茸的眼神,就这样消失在我的生命中。若要问我现在活得怎么样?我回答穷得只剩下了梦想。曾经在繁星满天的夜晚里,我们就那么一句句聊着,聊我们的梦想。我说我有一个很大很美好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还和你在一起,所以我现在很努力读书,变得很努力,很努力。当我终于绽开了笑脸,美好的感觉将使我锐不可当!我竭力想抑制自己,眼泪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滑下了脸庞。 刚开学,老师就告诉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没有寂寞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但不是没有幸福。我在寂寞里前行,只为寻求一种温暖,穿过漫长的黑夜,只为天明的阳光,我把目光转向你,你慢慢地告诉我幸福的意义,于是我忍住泪水,抬起头默默看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刻我懂得了幸福。 笑靥、思念、泪水,寂寞交织成美妙的青春细节! 【解析】试题分析:1.该文题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细节”,因此“细节”应是行文的侧重点。这就要求行文时对笔下的人、物等进行细节描写,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之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细节也要真实,典型的环境和性格,都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否则俗套老旧,令人生厌。 2.“青春”是“细节”的修饰限制语。它体现“细节”的范围和特质。“青春"一词有如下意项:①青年时代;②也用于比喻,如“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③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根据题中“提示语”.命题的指向很明显,即用细节(描写)体现少年、青年人甚至具有青春状态的老年人的特质,内容应积极阳光.人物应富有朝气与活力。 3.关于立意。可从正面立意(重视细节),也可从反面立意(不必拘泥于细节),也可正反结合。除了体现“青春”的特点以外,更应进行比较鲜明、深刻、独特、大气的立意 4.关于选材及其他。可以通过记叙、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件事,也可记叙描写一个人的几件事,或几个人各自的事,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作者对“青春”的思考。后面的两种写法,可使行文丰富充实,参差曲折而富有变化,更有利于施展作者思维之灵动,笔法之灵活。当然,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合理,点化(抒情、议论)要自然而隽永。 另外,选材时应力避范围狭窄、内容老旧、视野不够开阔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观点明确,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200字)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2)请从《红楼梦》前十回中选取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纸上故乡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E. 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2.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3.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山村和时令——秋天,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写出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做衬托,通过叶和花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反问的语气,强烈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从一人病/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B. 大军回次柳城/徐公何能

C. 家以言/而岩穴暝

D. 死无所/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泣。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

(1)《沁园春·长沙》中,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_________________”,也要以之为师。

(4)《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5)《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说明君子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6)中国是一个有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