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王建军 因血缘关系而萌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王建军

因血缘关系而萌发的亲情是家庭成员交往的自然基础和人伦准则,从亲亲敬长的血缘亲情中提升出孝悌仁爱等道德,这是古代家庭教育乃至道德教育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孔子说,孝悌之德的培养并非停留于孝顺之举的行动层面,而应追求尊老敬长情感的升华。因此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培养其尊老敬长的情感,最为自然最为贴切。家庭教育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古人对孝悌内涵的界定并未停留在情感的层面,而是力图将这一情感导入尊卑贵贱的家族制度的轨道,将对家长的孝顺之情转化成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服从。在宗法制度的影响及古代思想家们的包装下,这种血缘关系的不同却成为家庭成员内部主从、尊卑的客观基础,成为家庭成员之间贵贱亲疏的理论依据。这种血缘宗法制度给古代家庭教育贴上了等级制度的标签,遵守和服从这一文化秩序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要求,古代家庭中的儿童备受其害。可这压抑儿童天性有损家庭和睦的家庭教育主张却能在古代社会大行其道,历久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古代家庭教育所倡行的孝悌之德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孔子曾说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萌发于血缘之情的孝悌之德不仅具有“事亲”的效用,而且具有“事君”的效用,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所决定。这样,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成为“齐家”的需要,而且成为“国治”的基本素质要求。

    正由于古代家庭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的这一同构性,将孝悌之德政治化和制度化便成为封建政治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身居这一文化环境中,任何家庭都难以摆脱这一教育模式的张力。魏晋时期的嵇康素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著称于世,但他并不希望子女效法自己,为子女和家庭的前途考虑,不得不又回到了家庭礼教的轨道。这说明,在宗法血缘制度之下,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认同和服从血缘宗法制度成为古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要求,但要求子孙服从家长权威认同家庭制度并不是古代家庭教育目的的全部。遵从血缘宗法制度的积极意义是继承家庭传统的自强自立,以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在中国古代,无论何等家庭,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百姓,对这一目标有着高度的认同。为了强化子弟的门第意识,各等家庭的尊长们都十分注意向后代灌输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思想。很多人以历史的反面教材为例,告诫子弟从中吸取教训,免蹈覆辙。翻开古代多如牛毛的家训、家诫、诫子书,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封建士大夫对家门兴衰的忧患意识。

    正是基于这种忧虑,有眼光的士大夫无不把自立自强的要求置于家庭教育的核心。当然,在封建士大夫家庭中,读书乃是谋生的第一要务,鼓励子弟读书入仕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主流。隋唐科举盛行以后,科举入仕成为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最实在最便捷的途径,家庭教育的重心由此向鼓励子弟应试科举的方向倾斜。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心理趋向。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与家族家庭“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相济,使古代家庭教育的追求与封建统治的追求又一次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家庭教育以孝悌之德为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其合理性的原因主要是它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

B. 孩子对家长的孝顺本源于血缘亲情,但宗法制度的介入,使得古代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遵守和服从长辈,体现了等级制度的特点。

C. 孔子和大多数古人对孝悌之德的培养的认识并不相同,前者止步于追求尊老敬长的情感层面,后者还将其导入家庭制度的轨道。

D. 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是“齐家”的需要,也是“国治”对人们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孝悌之德才具有“事亲”和“事君”的效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家庭教育所倡行的孝悌之德后来转化成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服从,而这符合封建社会的发      展需要,但它压抑了儿童天性,也有损家庭和睦。

B. 魏晋时期的嵇康虽然自己“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但他并不希望子女效法自己,这一事实论据充分说明了古代家庭难以摆脱家庭礼教的束缚。

C. 家庭尊长们都很注意向后代灌输光宗耀祖的思想和用历史反面教材来告诫子弟,这些材料证      明了“古代家庭教育十分强化子弟的门第意识”。

D. 相比其他途径,隋唐科举入仕是古代弟子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最实在最便捷的途径,这导致了      在当时的家庭教育中鼓励子弟读书入仕成为主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亲情作为自然基础和人伦准则的,而这种亲情既属于自然天性,也       源于本身在家庭生活中的体验。

B. 古代家庭教育中的血缘宗法制度并不只是要求子孙服从家长的权威,它也有其积极意义,       且这积极意义得到了所有家庭的赞同。

C. 中国古代家庭都十分看重孩子的自强自立教育,有些士大夫还因为具有家门兴衰的忧患意       识,就把这种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

D. 古代家庭教育与封建统治的追求多次高度统一,根源都是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       和“望子成龙”的普通社会心态相契合。

 

1.D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因果关系颠倒。由原文第二段倒数第一、二句可知,孝悌之德具有“事亲”和“事君”的效用是原因,而“成为‘齐家’的需要,而且成为‘国治’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结果。从文中的“这样”一词即可看出后面的内容是结果。 2.试题分析: C项范围不当。“用历史反面教材来告诫子弟”并不是所有的家庭尊长们。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很多人以历史的反面教材为例”可知是“很多人”,而不是“所有人”。 3.试题分析: D项张冠李戴。“望子成龙”是普遍社会心态是“家族家庭”具有的,并非“封建统治者”具有。以偏概全。“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和家族家庭‘望子成龙’的普遍社会心态相契合”只是一次高度统一的原因,而不是所有多次高度统一的原因,这从文章最后一句“又一次”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前段时间,武汉六中语文老师杨幼萍“火”了。她在高三誓师大会上的发言,被大家称为“最燃”演讲,刷遍朋友圈。光明网、长江日报、文汇报竞相全文转发。不少学生、家长都希望保存一份讲稿,在接下来的一年以及今后更长远的人生道路上鞭策自己。

杨老师的演讲是这样结尾的:孩子们,我们并不要你鞠躬尽瘁,但要你全力以赴;不要你透支,但必须尽力。尽力也许并不能让你的未来无忧无虑,但是,至少会让我们的明天无怨无悔。因为,真的,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请以“人生很贵,请别浪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1)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2)

(3)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在此基础上探索统一场论,提出过许多版本。1929年,_______29岁的青年物理学家泡利对爱因斯坦说“你这个理论是纯数学的,与物理现实无关。在一年内你会放弃”。果然不到一年爱因斯坦就放弃了这个新版本。他又提出了两个更新的版本,_______爱因斯坦终于公开认错,他对泡利说:“到底还是你对!”______体现出他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B.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C.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精神矍铄的恩师余老师做寿。余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D. 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B.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C. 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 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