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疯狂增长,而国外快递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快递业的转型已成燃眉之急

②海参养殖、加工企业鱼目混珠,导致市场上的海产品品质各异,让人优劣难辨。

③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意料峭, 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阵冷雨。

④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

⑤肖邦的前奏曲影响深远,后人为其中的每一首都起了个名字,当然这些名字中有不少穿凿附会的内容,但有些也确实与音乐的意境相吻合。

⑥台湾经济存在许多病灶,新“政府”提出的各项经济与产业政策,说好听是缓不济急,讲难听是望梅止渴、难见成效。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①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或形势非常急迫。②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此处使用不当。③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语意不合。④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⑤穿凿附会:表示生拉硬扯(附会:把没有关联的事物比附在一起)。异:“穿凿附会”是硬把讲不通的道理作牵强解释,“牵强附会”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到一起。此句中应用牵强附会。⑥望梅止渴: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表示空等、空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拜谒        堤堰       石碾         弊帚自珍

B. 偏袒        凄惋       濡缕          刎颈之交

C. 荡漾         凌侮           沧茫         瞋目而视

D. 斑斓         彘肩           刀俎        切齿拊心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廓(liáo)      永(jùn)   忸怩(ní)    浪飞舟(è)

B. (kě)     火(bō)    青(xìng)   怩不安(niǔ)

C. (jī)    然(qiāo)    长(gāo)   叱风云(zhà)

D. 徨(páng)   漫(sù)     下(zài)    自怨自(yì)

 

查看答案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看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 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采风和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冯骥才觉得,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他还在两会上提议说,中国也应像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3年,61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会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两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工作。

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摸家底。十多年过去,国家级的非遗1372项。冯骥才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团队支持,而中国80%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2013年,71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会,反而又成了一个起点。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

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案来。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坐在研究院敞亮的会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儿都没有丢。去年,《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篇,他一下子写超到21篇,只好把3收回

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想写一个会吃鱼的美食家。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

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俗世奇人》的前18篇和后l8篇之间隔的20年,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82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了。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

《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2000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篇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

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201612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2013年主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1.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1994年、1996年前后,冯骥才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B大到村落,小到荷包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

C.没有两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作。

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

 

2.请找出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A.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B.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作者的倾向暗含其中。

C.文章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详写人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略写其文学创作成就。

D.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于一问一答的人物访谈。

 

3.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它的横空出世,迅速改写了中国人的传媒心态。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了一种微小说。它不是微型小说的瘦身版,而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伴随着文学的衰微,文学批评更趋边缘化了。每年的文学圈似乎都有收成,也常见镁光灯前的短暂热闹。但这短暂的热闹和轻量级的收成,显然与眼下大时代不相匹配。文学批评不仅是艺术批评,也是社会批评。只有掘进时代的地心,接近岩浆奔涌的时代地心,深刻感受其深度与温度,把时代深处的爱恨表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才会有力量。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批评者操弄着带有专业色彩的批评话语,编织只有在专业圈子内流通的话语云锦。文学批评毕竟是关于文学的批评,文学是1,其他是0。换言之,文学批评的附加值是建立在对文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的。但当下很多文学批评是难以得到文学创造者们的认同的。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话语体系置换了。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够不够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了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开始评论诗歌。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的表达。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的文学壁垒。虽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但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负面影响。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会行之不远。

(选自2011年第6期《决策探索》,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微博文学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与专业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微博,后者通常是专业性刊物。

B微博文学批评既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C微博文学批评有其积极意义,但若过了对专业文学批评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D微博文学批评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的说,是一种大众化的话题批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的微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微小说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

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狭隘视野,使文学批评有更广的空间。

C在微博世界里,作为文学批评交流语言的专业话语,已被新兴载体微博的话语体系置换。

D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微博文学批评的参与者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此应正确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微博里交流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作者须放下身段与读者平等交流。

B.作者认为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多是一种碎片化、浅表化的批评,是一种零星的批评。

C.作者认为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一定会给当前的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民渐行渐远。

D.作者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