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
请以“定格”为写作话题。自定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所以 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请简要概括《大卫科波菲尔》中贝西的姨婆的形象特点,并通过情节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路
龙应台
五万人涌进了台中的露天剧场;有风,天上的云在游走,使得月光忽隐忽现。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一走进剧场,却突然扑面而来密密麻麻一片人海,令人屏息震撼;五万人同时坐下,即使无声也是一个隆重的宣示。
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群众跟着音乐打拍,和着歌曲哼唱,哼唱时陶醉,鼓掌时动容,但没有尖叫跳跃,也没有激情推挤。这,是四五十岁的一代人。
老朋友蔡琴出场时,掌声雷动,我坐在第二排正中,安静地注视她,想看看——又是好久不见,她瘦了还是胖了?第一排两个讨厌的人头挡住了视线,我稍稍挪动椅子,插在这两个人头的中间,才能把她看个清楚。今晚蔡琴一袭青衣,衣袂在风里翩翩蝶动,显得飘逸有致。
媒体涌向舞台前,镁光灯烁烁闪个不停。她笑说,媒体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是为了另一件“事”。然后音乐静下,她开口清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被遗忘的时光》)。蔡琴的声音,像大河般深沉,黄昏般惆怅,又有宿醉难醒般的缠绵。她低低地唱着,余音缭绕然后戛然而止时,人们报以狂热的掌声。她说,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
在海浪一样的掌声中,我没有鼓掌,我仍旧深深地注视她。她说的“事”,是五十九岁的导演杨德昌的死。她说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除了自己,谁可能知道?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诺?
挡了我视线的两个人头,一个是胡志强的。一年前中风,他走路时有些微跛,使得他的背影看起来特别憨厚。他的身边紧挨着大难不死的妻子,她少了一条手臂。胡志强拾起妻的那只纤弱的手,迎以自己一只粗壮的手,两人的手掌合起来鼓掌,是患难情深,更是岁月沧桑。
另一个头,是马英九的。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手们,所开的车,没有“R”挡,更缺空挡。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蔡琴开始唱《恰似你的温柔》,歌声低回流荡,人们开始和声而唱: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
我压低帽檐,眼泪实在忍不住了。今天是七月七号的晚上,沈君山三度中风陷入昏迷的第二晚。这里有五万人幸福地欢唱,掌声、笑声、歌声,混杂着城市的灯火腾跃,照亮了粉红色的天空。此刻,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一个人。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删改)
【注】①胡志强:台湾国民党前副主席、台中市前市长。其夫人邵晓玲,台湾著名演员,因车祸而失去一条手臂。②马英九: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台湾国民党前主席。③沈君山:台湾物理学家、著名作家、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写“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是为了与下文写剧场作对比,突出朋友演唱会的成功圆满。
B. “第一排两个讨厌的人头挡住了视线”与下文写胡志强、马英九相照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政治人物的反感和厌恶。
C. “蔡琴的声音,像大河般深沉,黄昏般惆怅,又有宿醉难醒般的缠绵”,一连三个比喻,巧妙地表现出蔡琴音色的丰富内涵。
D. “媒体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是为了另一件‘事’”,本文将“歌”与“事”结合起来,人生感悟和曼妙歌声交汇成中年人生。
E. 五万人的“掌声、笑声、歌声”和城市的灯火混杂在一起,与加护病房里的沈君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众人的庸俗和无聊。
2.文章为什么以“山路”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中出现了两首歌,作者问:“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
(3)“易水送别”一节中,荆轲慷慨而歌“ _________,_________ ”在凄凉悲壮的氛围中,表现出荆轲的英雄气概。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新夏感事①
陆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夏(公元1163年),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由景及人,紧扣诗题“新夏”:春天已过,百花凋零,换上一片绿荫;诗人燃气炉香,晏然静卧,一场好觉,直睡到傍晚晴好之时。
B. 颔联二句分承“睡晚晴”与“绿荫成”:先叙自己病了已经十天了,今刚痊愈,病中很少喝酒;再描写山深林茂,直到四月,才闻莺啼。
C. 颈联转叙时事,点明“感事”:上句指孝宗即位之初,下诏求直言事;下句是说庆幸自己有望在暮年得见天下承平的气象。
D. 尾联紧承“近传下诏”句展开:宋孝宗即位之初,实施美政;“小儒”泛指地位卑微品德低贱的读书人,美政之下,他们一定会眼泪纵横。
E. 清代诗评家方东树评论此诗说:“前半新夏,后半感事。情真语朴,意境绝佳。”确切的评价了此诗的结构、抒情、语言、意境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