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句广...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句广泛流传的话非常正确,____要认识到这里面包含着选择。____有选择时选择前者,可以规避由输液带来的输液反应、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炎等风险;但没有选择时,要理性接受后者。在急救病人以及治疗危重症病人时,____输液的给药方式能够及时将药物送入血液,免去了药物通过小肠被吸收再进入血液的步骤,____可以让药物更快地发挥药效。另外,输液不需要病人的主动配合,____病人意识不清、无法吞咽药物,____能通过输液的方式高效地为病人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调节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A

/

如果

因为

以至于

虽然

但是

B

要是

/

以至于

即使

C

如果

/

所以

虽然

但是

D

/

因为

/

即使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①空,因为前面有“非常正确”一词,后面有“要认识到”;所以①空处应有一个“但”字与它照应。第③、④空所领起的句子是解释要输液的原因,所以填“因为……所以……”。第⑤空前面的内容有一个条件“输液不需要病人的主动配合”,它领起的内容结合第⑥空与前文存在假设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可填“即使……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扶一把——中美扶爱基金”是首个国内聚焦摔伤医疗救助、见义勇为保障的公益项目,有助于解决“路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难题。

B. 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C. 首师大创客空间配备了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在帮助学生实现创意的同时,见识和体验到一些基本的加工技术,为创新奠定基础。

D. 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②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③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

④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⑤在高三学习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蜩与学鸠起飞后,“_____________”,有时飞不了多高就落在地上了,所以他们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3)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歌,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

苏轼①

徐门②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③,牛衣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 ①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②徐门:即徐州。③缲车:缫丝车。④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词的上片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主要通过视觉形象构成一组连续不断的影像,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 上片的首句采用了倒装的句式,既描绘出枣花纷纷飘落的样子,又把词人的行踪逗出---行走在枣树下。

C. 上片的后两句,词人通过“村南村北”的“缲车”声和农人卖瓜的叫卖声,表现了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表达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D. 词的上片一句一个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下片侧重抒情议论,既有对路途遥远、人体困乏的无奈,又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E.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2.结合词的内容及相关信息,分析理解词人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B. 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C. 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 “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 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 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