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① 声非加也                            ②舆马者

③ 今之众人                              ④而学于师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师道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

B.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皆出于此乎

C. 吾尝终日思矣         登高招,臂非加长也

D. 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 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 《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洪亮 ②借助 ③ 普通人 ④把……当作耻辱 (4分,每个1分) 2.C 3.B 4.略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试题分析:A项,主谓之间取独/定语后置句的标志;B项,代词,那些/副词,表猜测;C项,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对于/介词,对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学于余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金就则利                      砺:磨砺

B. 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泳

C. 圣,愚益愚                 益:更加

D. 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A.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 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查看答案

《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  )

A. “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

B. “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

C. “翔”与 “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

D. “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