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能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能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心情格外舒畅。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小学到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老葛深深的低着头,不敢接这个电话。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一盒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红豆》2015年第12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葛觉得在做父亲方面他应该向主任学习,与打电话的情节相照应,暗示了老葛心态的变化,表现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思考。

B. 主任过去看不起老葛,现在却热情地请老葛喝酒,向老葛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这表明他受社会风气影响,有逢场作戏的成分。

C. 主任敬酒,老葛惶恐地站起来,想一口气喝完酒,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这表明老葛因女儿考上大学摆脱了自卑的一面。

D. 主任的儿子连三本都没有考上,并且不听劝告拒绝复读,去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表明他有主见,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2.小说中“接打电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老葛三次接电话的反应都不同,暗示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

4.小说多处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当前教育的反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A 2.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电话铃声接连响起,故事逐渐展开) ②丰满了人物形象。(通电话时的人物表情、动作展现了人物性格) 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谁的电话”揭示事实真相,引发反思) 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3.①满心欢喜。(老葛看到是女儿的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 ②气愤和寒心。(“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暗示老葛得知女儿来电话只是要钱,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③感到羞愧。(“老葛深深的低着头,不敢接这个电话。”,暗示老葛担心女儿的表现被主任知道,内心不安) 4.①老葛对女儿的疼爱与女儿对老葛的冷漠相对比,让人们反思对孩子感恩心的培养。 ②老葛的无私付出与女儿无休止的索取相对比,让人们反思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③老葛女儿的冷漠与主任儿子的孝顺的对比,让人们反思对孩子品格的培养。 ④老葛的所谓“成功”与主任所谓的“失败”相对比,让人们反思成才的内涵。 ⑤老葛女儿的来电备注与主任儿子的电话铃声对比,反思亲情教育是否成功。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项,“受社会风气影响,有逢场作戏的成分”错;C项,“老葛因女儿考上大学摆脱自卑”不妥,应是“想摆脱但未能摆脱”;D项,“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无依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老葛“接打电话”时态度的变化,正是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老葛心理的变化;老葛“接打电话”的内容和主任“接电话”形成对比,引人深思,从而揭示小说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课文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镜 湖 女

陆   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注释】此句指女子头上顶着荷叶作伞遮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事舟楫”写湖中的居民居于水边,都擅长划船,“作生业”写家家户户以船谋生。

B. “花样红”使用拟人手法写湖中的花朵鲜艳夺目,“乱荷叶”写女子头顶荷叶,荷叶上下翻动。

C. “月色新”写日暮景色,暗示时间转换。“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D. “月色新”是视觉感受,而“菱歌飘渺”是听觉感受,视听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2.结合全诗,概括镜湖女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 王 乃 使 使 斩 太 子 丹 欲 献 之 秦 秦 复 进 兵 攻 之 后 五 年 秦 卒 灭 燕 虏 燕 王 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注:①宋子,县名。②庸:做工的人。③矐:熏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大怒,发兵诣赵             益:增加

B.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逃跑

C. 使击筑而                       歌:歌曲

D. 于秦始皇                       闻:报告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 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 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 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等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B. 燕王喜认为,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

C. 高渐离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能听出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D. 高渐离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穿戴整齐来到堂前,满座宾客都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空防和海防的需要,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空域。由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各国传统的防空体系已经赶不上以高空、高速为特征的航空技术的发展。为了尽早识别、分析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御敌于国门之外,各国通常在本国领空之外的公共空域划定防空识别区,提升本国的空中预警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与拥有固定范围的领空不同,防空识别区一般划设在领空外,而且其范围要远远大于领空范围。但是,有时防空识别区也会覆盖部分领空,特别是远离本土的岛礁。如此次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就覆盖了钓鱼岛空域。

防空识别区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最早独创的一种新型预警模式。早在二战期间,面对轴心国的威胁,美国就曾提出加强对沿海岸线空域的监测和防御的构想。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加强沿海空域预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冷战期间,为应对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更加有效地协调美军各作战单位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于1950年正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空防预警体系,“防空识别区”由此诞生。

由于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单方面的行为,因此,各国对于防空识别区的法律效力有着不同的认识。目前,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主要国际法依据是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国际法中的“只用于和平目的”的原则和《公约》中赋予的沿海国的权利,各国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对国际法的一些模糊规定进行解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划设防空识别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惯例,处于国际法的“灰色地带”。

与象征国家主权的领空不同,防空识别区包括领空和公共空域两部分。在公共空域的防空识别区并不是一国的领空,因此任何国家都不能在该范围实施完全排他性的主权行为。但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可以要求任何国籍的航空器在进出该区域前,报告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否则可依情况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防空识别区的处置原则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默认和遵守,但各国选择的处置方式各有不同。2006年9月,俄罗斯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美国军方紧急派遣多架F-15战斗机近距离跟踪伴飞,整个伴飞过程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最终以图-95返航而结束。一般情况下,各国都采取比较克制的行动来应对防空识别区内的突发情况,但也有特例。1987年12月9日,苏联的图-16轰炸机一度突破日本的防空识别区,闯入冲绳领空。日本海上自卫队战斗机不得不实施警告射击,迫使图-16返航。

(选自2014年1月《百科知识》)

1.下列对于防空识别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出于空防和海防的需要,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空域,是为了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

B. 防空识别区诞生于1950年,在冷战时期,是美国迫于苏联的安全威胁而正式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空防预警体系。

C. 防空识别区是各国在本国领空之外的公共空域划定的,目的是提升本国的空中预警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D. 防空识别区是在航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防空体系落后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建立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防空识别区与象征国家主权的领空不同,在领空内可以行使完全排他性的主权行为,而在公共空域内的防空识别区则不能。

B. 美国最早提出加强对沿海岸线空域的监测和防御的构想,是源于二战期间轴心国的威胁和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

C. 对于防空识别区的法律效力,各国的理解不尽相同,原因在于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自身利益的单方面行为。

D. 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要求任何国籍的航空器在进出该区域前,报告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虽然有法可依,但不够明确,各国多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对国际法的规定进行解读。

B. 美国之所以用十多年的时间,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空防预警体系,是因为美国拥有发达的军事技术。

C. 一国防空识别区在他国航空器擅自飞入时,可依情况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

D. 日本战机对突破其防空识别区的苏联图-16轰炸机实施警告射击,没有按照大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去做。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A.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以其无礼于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