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定力原为佛学用语。佛家认为,定力是消除烦恼的禅定之力,定可生慧。推而广之,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特别是做好领导工作,都需要有定力。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定力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坚定。坚定主要体现在理想、信仰、信念、意志方面,它是指执着坚守,不盲从、不浮躁、不动摇。坚定是“压舱石”。只有政治清醒、立场坚定,才能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才能自觉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镇定。镇定主要是指处变不慌、临危不乱。面对安逸舒适的环境,不忘初心;身处恶劣环境,不改本色;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沉着应对;发生突发事件,冷静处置。镇定是“定心丸”。唯有镇定方能从容,才能在锻炼和考验中经得起风浪、受得了挫折、守得住本心。
淡定。淡定是定力的最高境界,主要是指面对各种诱惑和名利得失,内心保持平静与笃定。淡定是“试金石”。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特别是遭到误解、面对偏见时,仍能泰然处之,不受世俗之见的干扰,观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
领导干部做到坚定、镇定和淡定,需要积极自我磨炼,涵养相应的功力。这种功力,也大致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远见。远见就是在大是大非、纷繁喧嚣中看得清、辨得明、把得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远见支撑定力。苏共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却在有2000万党员时垮台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苏共在后期缺乏政治远见,丧失理想信念,严重脱离群众。远见缘于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只有把握规律性,才能增强预见性、赢得主动性。
“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胸襟就是格局与气度。博大的胸襟滋养定力。共产党人的爱是对国家民族、对人类的大爱。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指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马克思襟怀坦荡、高风亮节,赢得了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和爱戴;而在面对敌人的诽谤、诅咒和驱逐时,“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韧劲就是面对困难不松劲、面对问题不退缩、面对责任不逃避。韧劲成就定力。改革关口,攻坚时期,必须拿出韧劲拼劲,不怕挫折、不怕失败,迎难而上。过去,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成就大业。现在,戒们党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带领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增强韧劲就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大政方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着不让、一抓到底,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咬住目标持续发力,力争干一件成一件,不达到目的、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
(摘编自孙禹文《以功力涵养定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定力帮助我们消除烦恼、产生智慧,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定力。
B. 执着坚守,不盲从、不浮躁、不动摇,就像“压舱石”一样,这就是坚定。
C. 政治清醒、立场坚定、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D. 坚定、镇定和淡定就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定力,定力大致就包含这三个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分别阐释了“定力”与“功力”的内涵,明晰而深刻。
B. 文章不局限于给定力下定义,不仅论述了“是什么”,还论述了“为什么”。
C. 文章在论证中方法灵活,既有事例论证,又有事理论证,还有引用论证。
D. 文章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论述,显得拘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员领导干部若要在锻炼和考验中经得起风浪、受得了挫折、守得住本心,就得从容。
B.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坚定、镇定和淡定,就需要积极自我磨炼,涵养相应的功力。
C. 苏共垮台就是因为苏共在后期缺乏政治远见,丧失理想信念,严重脱离了群众。
D. 恩格斯评价马克思,先评价其有博大的胸襟,再评价其博大的胸襟滋养了定力。
命题作文:小议珍惜时间
要求:①文体:议论文。②字数:800以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
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 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课文情境默写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写出李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写云消雨停,艳阳高照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①
葛胜仲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②,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③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指有兽头装饰的火盆。③上国:京城。
1.本词开篇三句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即以为定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
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
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B. 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C. 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D. 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要对君主或尊长之名避讳,吕余庆本名胤,与宋太祖赵匡胤名字中的一个字“胤”相同,故称偏讳。
B. 官秩刚开始指官员的俸禄,后来因为官员的俸禄与其职位品级对应,官秩也就指官员的官位品级。
C. 吕余庆作为皇帝的旧部功臣,一生办事干练功勋卓著,他死后皇帝就赠予他的子孙镇南军节度一职。
D. 禅让是古代传说中的王位传递形式,但后来在王朝更替时也称禅让,其实是奉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便向周世宗举荐其为从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对吕余庆有所了解,因为吕余庆任职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镇守澶渊时的属郡。
B. 吕余庆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宠,把他从一个地方的观察判官擢升为给事中,同时他的父亲也荣膺此职,父子同朝为官官秩相同,当时的人很是羡慕。
C. 吕余庆去成都任职之前,蜀地盗匪横行,军人恃功自傲,大将王全斌等人无力管束军队,吕余庆到任后即抓捕带头为非作歹的士兵,军队才慑服。
D. 当权臣赵普因为忤旨被罢免后,原来的同僚们争着构陷赵普,唯有吕余庆尽力给宋太祖辨明情况,宋太祖的怒气渐渐缓释了,还称赞他是一个宽厚长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