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瓯越

B请息交绝游             生物之息相吹也

C凡在故老,犹蒙       本图宦达,不名节

D设而常关             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字意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A里的“引”分别译为“拿着”“连接”B里的“以”分别译为“来”“用”C里的“矜”分别译为“怜悯”“顾惜”D里的“虽”都译为“虽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 亲戚之情话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

B.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名与字间具有相成关系,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C.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根子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暮蔼   杳无音讯   捧袂   瞻仰

B. 磨蹭   哀声叹气   癖好   哆嗦

C. 讥诮   天理昭然   辖制   酒馔

D. 纯粹   丰姿绰约   胡绉   景至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尬(gān)     迤(lǐ)     据(jié)    命途多(chuǎn)

B. (áo)      水(qiú)    坳堂(ào)     咬文字(jiáo)

C. (qì)      险(xìn)    央(měi)    茕孑立(qióng)

D. 然(lìng)    绣(tà)     精(suǐ)    欣载奔(zǎ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志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2006年5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 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叙述了朱启玲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 文章提到了朱启玲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 文章些朱启玲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 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划和创办。

2.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