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1.描绘了牧童骑牛晚归的乡村暮色图景,画面特点宁静优美,富有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情感原因)的赞美向往(情感表现)之情. 2.衔,运用比拟,赋予山以生命形态,写出落日挂在山头,似被山吞吃的生动情状。如答“浸”,写出落日和青山皆倒映于清澈冰凉的水中的情景。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是考查诗歌中的形象。首先圈出诗歌中的形象,如“草”“池塘”“水”“山”“日”“漪”“牧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从景物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请加以赏析”,这是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首先回答哪个字用得好,一般为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山衔落日浸寒漪”,“衔”用得好,然后看该动词所描写的对象,从句中来看,“衔”的意思是“口里含着”,诗人用“衔”来写“山”,本是夕阳西下,此时却像是山要吞下落日似的,山成了有生命力的事物,拟人味很浓,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浸”用得也好,“浸”的意思是“淹没”,本是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而诗人用“浸”这一词语把这一现象写的形象生动,好似有粼粼波光在闪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①,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26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三晋:指韩、赵、魏三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是兵而西        引:率领。

B. 王翦言不用,因病  谢:道歉,谢罪

C. 老臣病悖乱        罢:通“疲”

D. 李信果秦军        辱:使……受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翦言不用,谢病          不如善遇之

B. 寡人不用将军计          其无礼于晋

C. 归老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

D. 荆数挑战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3)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的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解构生活现实”。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节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

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一相一一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D. “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 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 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 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的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 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地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 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 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晋(驻军)函陵  ②既东(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③失其所(结交),不知。

(侵损)秦以利晋 ⑤君尝(给予)晋君赐矣。⑥秦之遇将军,可谓(刻毒)矣。

⑦愿足下(再)虑之。 ⑧秦王(重金征求)之金千斤,邑万家。

⑨侍医夏无且以所奉药囊(掷击)轲。 ⑩荆轲(残废)。

⑾阙秦以利晋,(唯有)君图之。 ⑿于是荆轲遂(登上)车而去。

A. ①③④⑥⑨⑿

B. ①②⑤⑥⑧⑩

C. ③④⑦⑧⑾⑿

D. ②⑤⑦⑨⑩⑾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无信   ②图穷匕首见      ③丹不忍己之私

乱易整,不武⑤人之力而敝之……⑥不如善遇之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 ②⑥⑤④①③

B. ③⑥②⑤①④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⑤③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