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乱次以是也                济:渡

B. 有易于古                    一:一旦

C. 沮止者不                    用:治理

D. 独长渠之利                较:明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渠源流数易其名,先是鄢水,之后是夷水,再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

B. 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

C. 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私欲,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

D.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

(2)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3)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4.根据原文,概况分析县令孙永(曼叔)能够顺利修复长渠,造福一方的原因。

 

1.C 2.B 3.(1)鄢邑归入秦国,白起所筑的渠因而没有被废弃。(入、为,废) (2)曼叔又与百姓制定盟约,要适时蓄水排水,禁止相互间侵夺争斗,百姓都认为应当如此。(约束,时,侵争,以为宜) (3)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资,祸,顾,赖其利) 4.客观原因:(1)一千多年来,地势高下未变,得以根据故迹,修复长渠。 (2)襄州知州张瓖唐完全听任他办理,毫不猜忌。 主观原因:务实、尽职。动机高尚,志向明确,并非为了个人名利。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将实词放入原句或原文的具体语境中推断。C项“沮止者不用”意思是“对于那些阻挠者的话不予采纳”,所以“用”,采纳。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概括错误,原文是禀告在先,修复在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度支判官                    署:暂代官职

B. 旄钺                                        规:谋划

C. 耽每,从数百骑                                畋:打猎

D. 虽安危大事所发明                            亡:逃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上下诏让樊泽取代贾耽为帅,张献甫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当李纳的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的手下建议让他们住在城外,页贾耽却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贾耽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采纳。

D. 贾耽熟悉地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4.请简要概括贾耽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对下面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2)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谈丛》)

A. 材料(1)用梧桐、练实、醴泉等意象,以及行为的描述,表现了鹓雏的清高自守。

B. 材料(2)借助对话形式,指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C. 鸱与鸠都是目光短浅之辈,不能够理解鹓雏与枭的高远心志。

D. 两则材料中,作者都以禽鸟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观察与讽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至激于义理者而不然    B.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不能容于远近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的“其”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C.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一之谓甚,可再乎

 

查看答案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中插芳馨。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 ①司马迁        ②欧阳修    ③王安石    ④李清照

B. ①班固        ②范仲淹    ③汤显祖    ④苏轼

C. ①司马迁        ②范仲淹    ③汤显祖    ④李清照

D. ①班固        ②欧阳修    ③王安石    ④苏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