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

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起,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也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理查得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分析对象。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随后杰拉尔德·豪格等人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科学家发现,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早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

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如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1.对第①自然段中“不可思议的崩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明发展到顶峰后,在短时间内马上崩溃了。

B. 先放弃繁华的大城市,随后是中小城市。

C. 昔日繁华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D. 玛雅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2.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 自然灾害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减少,使玛雅文明衰落。

B. 战争和农民起义导致了玛雅文明衰落。

C. 人口严重膨胀,导致严重生态问题,使玛雅文明衰落。

D. 脆弱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

3.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引人注目,下列不属于其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发现,一些“干旱世纪”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B. 玛雅人停止建造纪念碑,遗弃城市。

C. 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

D. 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的三次严重干旱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  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1.D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不可思议”对应“谜”;上下文的意思也印证了这个答案。 2.试题分析:A、B、C都是衰落的原因,对于D项,文章所说的“脆弱的社会结构”是指经济产业结构,不是指社会政治结构。 3.试题分析:B项,所说的内容是文明衰落的标志,但不能证明衰落是干旱造成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自选角度,完成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文体不限。

站得高,望得远。反之亦然。在很多时候,高度决定了人们的眼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7)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8)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9)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0)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诗经《氓》)

(11)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论语》)

(12)______________,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乱次以是也                济:渡

B. 有易于古                    一:一旦

C. 沮止者不                    用:治理

D. 独长渠之利                较:明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渠源流数易其名,先是鄢水,之后是夷水,再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

B. 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

C. 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私欲,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

D.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

(2)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3)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4.根据原文,概况分析县令孙永(曼叔)能够顺利修复长渠,造福一方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度支判官                    署:暂代官职

B. 旄钺                                        规:谋划

C. 耽每,从数百骑                                畋:打猎

D. 虽安危大事所发明                            亡:逃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上下诏让樊泽取代贾耽为帅,张献甫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当李纳的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的手下建议让他们住在城外,页贾耽却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贾耽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采纳。

D. 贾耽熟悉地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4.请简要概括贾耽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对下面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2)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谈丛》)

A. 材料(1)用梧桐、练实、醴泉等意象,以及行为的描述,表现了鹓雏的清高自守。

B. 材料(2)借助对话形式,指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C. 鸱与鸠都是目光短浅之辈,不能够理解鹓雏与枭的高远心志。

D. 两则材料中,作者都以禽鸟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观察与讽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