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结尾回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结尾回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宴”“晏晏”“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 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 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 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 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

2.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 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 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 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 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 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 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会见陈冯富珍总干事。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堪称典范。中国欢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协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作出努力。陈冯富珍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在全球卫生安全和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能力,愿加强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卫生水平。会见后,习近平和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的签署。

新华网2013/2015/2017

材料二

荷兰一位叫哈利的肝癌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西医几乎已无能为力,家人情急之下把哈利送到了林国明的诊所。林国明诊断后开出中药处方,哈利连服三剂后,奇迹般地苏醒了。此事轰动了布鲁塞尔,林国明诊所一炮打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听闻此事,专门致信表达了想尝试中医治疗的愿望。如今,林国明的诊所早已得到比利时医学会的承认,并列入了医保名录。

从“将信将疑”到“国王想预约”,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并接受,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如青蒿素快速防治疟疾技术方案在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应用,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5

材料三

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外政府已签署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支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0年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陆续制定颁布7项中医药国际标准。2012年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中国中医药报2017.5

1.阅读材料三,找出下列关于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建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还使中医药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 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B. 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突破思维定势,不只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也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不只让中国中医药人才去传播,也让外国民众来体验去传播。

C. 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得到沿线各国政府的认可和配合,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

D. 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精华的认可和接受,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述几则材料传递的重要共同信息是“中医药”与“一带一路”。“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助推 “中医药”振兴发展。

B. 材料一是几段新闻短讯,言简意赅,侧重说明没有习近平主席的这些努力,就没有材料三所列举的中医药发展的现有成果。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就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健康。

C. 材料二注重用事实来说话,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西医药的劣势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民众信任,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案例真实生动,以点带面,让人信服。

D. 材料三注重用数字来介绍,时间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走过的一些历程,数量数字的列举让人明了中医药国际化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用数字增强材料真实性,产生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

E. 同是间接引用,材料一多粗略述说,材料三却注重细腻。仔细分析材料三,“183个国家”只有“16个海外中心”,“2009年成立”迄今只有“7项国际标准颁布”,用细节暗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艰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医药一度超过武术,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根据材料阅读,概括列出四条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莱?”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打盹,佝偻着肩,下颌瘪瘪地垂在胸口,抓着布袋的枯手缀着暗斑。原来阿嬷已经那么老了。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文字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莹放弃个人爱情而选择亲情,阿嬷选择面对孤寂而让莹追求爱情,小说塑造了祖孙二人坚守传统美德的鲜明形象,具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B. 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既忠于爱情又孝敬老人的新时代女孩形象,具有弘扬中华美德的作用。

C. 大伯和三姑没有真正尽到赡养义务,文章借此委婉地批评了社会上子女逃避赡养责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D. 小说借赡养老人的故事,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2.请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越文化是一种半农耕半海洋的文化。越地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人群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同时,越人又是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海洋性族群。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古越人曾沿中国东部海岸线北上,活跃于两广、福建、江浙、山东乃至东北的沿海地区,他们的后裔成为现在这些地区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对外港口便分布于古越人最先开拓的海岸沿线。此外,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他们实际上是距今12000年左右才与中国境内的百越族群分道扬镳的。

越人习水便舟,文献多有记载,越地是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源地。2002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条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距今约7000--8000年。据吴春明先生研究,它有可能是一艘适于海上航行的边架艇独木帆舟,可与波利尼西亚人群的舟船相联系。在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有不少的舟船遗物,如近来在宁波余姚田螺山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件距今7000年的完整独木舟模型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越地的航海传统延续至今,其孕育的先进航海技术影响了中国沿海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源起于汉代,但是,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便已经开展对外贸易。秦汉会稽郡下属的郯县(在今浙江宁波),一般认为即因海外贸易而得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期是在唐、宋、元。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以郯县为中心的明州,从越州独立出来,自此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西域失去控制,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走向衰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越地商贸的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既给越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越地出产的优质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走出国门,中国文化也通过越地这一重要窗口向周边地区尤其是日本列岛扩散。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以及东亚文化圈的最终确立,与越地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密不可分。

越文化的海洋性特征,不但要求“引进来”,还要求“走出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转向的结果,越文化仍是重要的参与者。越文化欲续写辉煌,也离不开对其精神特质的发扬。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之根的同时,以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文明——这对于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无启示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越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地先民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族群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海洋性族群。

B. 如今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原本和中国境内的百越同属一个族群。

C. 2002年杭州出土的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证明当时的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

D. 越地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走出国门,影响了周边地区尤其是日本列岛的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了详实的数据,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证明观点,观点鲜明突出,有说服力。

B. 文章从越文化的海洋性特征、古越人的冒险精神、越地的重商传统等方面阐述了越文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C. 对越地的航海传统和航海技术的考证,这是文章论述越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前提。

D. 文章最后指出,发扬越文化的精神特质对于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越人最先开拓的海岸沿线,分布着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许多对外港口,这说明越地航

    海传统影响着海上丝绸之路。

B. 以郯县为中心的明州,一直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由此可见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就已展开对外贸易。

C. 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那么海上贸易可能不会发展得这么迅速和兴盛。

D. 越文化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续写辉煌,就要继续发扬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精神特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