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鄙人昨日在操场不慎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鄙人昨日在操场不慎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上周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万分感谢。

D. 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C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寄呈是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那两个名额。

B. 安徽寿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县,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C.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造成的。

D.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形成危害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尔克斯创作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小说所讲述的长达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故事不堪卒读

②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③汉武帝不顾人民疾苦,倾全国之力征伐匈奴,纵然战争的胜利成就了他的威名,也不能掩盖他穷兵黩武的事实。

④赛场上,他的演讲短小精悍;演讲中,他常常能用不多的语言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⑤我希望你们的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学者关注并参与到这一研究领域。

⑥刚刚结束高考,小明就要准备志愿填报,众多的专业选择使他莫衷一是,迟迟不能定夺。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结尾回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 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 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 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 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

2.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 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 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 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 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 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 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