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 _______ ,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之多。但____ ,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这更提醒我们 _______

 

所以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 这些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 了解防震知识,掌握自救技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首先分析语境,把握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句,把握内容之间的关联。这段话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地震”,第一处,前面说“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后面说“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横线上应是说地球上每天地震的频繁发生;第二处,横线前面有一转折词语“但”,而前面都是在说地震的频繁,后面又说“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每天频繁发生的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第三处,这一句在最后,前面说“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提醒的内容应是说“了解防震的知识,掌握自救的技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鄙人昨日在操场不慎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上周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万分感谢。

D. 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那两个名额。

B. 安徽寿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县,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C.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造成的。

D.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形成危害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尔克斯创作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小说所讲述的长达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故事不堪卒读

②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③汉武帝不顾人民疾苦,倾全国之力征伐匈奴,纵然战争的胜利成就了他的威名,也不能掩盖他穷兵黩武的事实。

④赛场上,他的演讲短小精悍;演讲中,他常常能用不多的语言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⑤我希望你们的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学者关注并参与到这一研究领域。

⑥刚刚结束高考,小明就要准备志愿填报,众多的专业选择使他莫衷一是,迟迟不能定夺。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结尾回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认为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 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 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 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 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

2.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