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曾国藩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患令名不显 令:美好
B. 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 示:指示
C. 亦须了本日功课 了:完成
D. 虽走路之日 虽:即使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光二十四年”用的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是纪年法的一种,除此还有天干地支、公元等纪年法。
B. 《归震川文集》的作者归震川,即归有光,明代散文家,作者以远祖的居住地项脊泾为室名,以示纪念。
C. “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中“重庆”,旧时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作者意在告诉弟弟们,家中、外面都无需费心,只须用心于“学”。
D. “若看注疏”中“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是注释的一种,对古书进行注释,并对前人所作的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承蒙祖上阴庇,内外顺遂,没有任何缺憾,但一想到家族的兴旺、自己作为长兄的职责,还是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B. 弟弟们写信都报告家中和朝廷的事,作者很高兴,觉得外面有自己照料好,弟弟们完 全应该争取学问身份高于一般人并成为父母的好子女。
C. 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较复杂,有想对弟弟提出要求又怕弟弟们生厌的矛盾,有对弟弟认真读书的期待,有对自己现在认真读书的自足等。
D. 读书最怕借口,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无论公务繁忙还是清闲,无论考试还是居家,只要想读书、作文章都可以抽得出时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⑵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5.请根据第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读书方面的做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理性精神有时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 。 , 。 , 。它在空间上的连续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表现了中国的理性精神。
①像万里长城,虽无严格对称可言
②就单个建筑来说,确乎相对低矮平淡认逊色一筹
③而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
④它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胜
⑤但每段体制则完全雷同
⑥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
A. ⑥②④③⑤① B. ②⑥④①③⑤ C. ②⑥④③①⑤ D. ⑥②③④①⑤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夙遭闵凶(早) 形影相吊(慰问)
不矜名节(顾惜) 听臣微志(允许)
B. 垣墙周庭(围绕) 凡再变矣(两次)
往往而是(常常) 其制稍异于前(规制)
C. 知与之为取(给予)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要)
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平伐其功(自夸)
D. 离骚者,犹离忧也(遭遇) 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
三致志焉(表达) 同生死,轻去就(到达)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亭送别》“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借夕阳、古道、秋风、嘶鸣的马等种种凄清的意象,衬托了离别之苦之悲。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以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又抽象,既展示外部形态又明确写出真实内涵。
C.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萧萧”化用《楚辞》中“风飒飒兮木萧萧”,写出了绿叶尽脱的悲凉之景,更添无穷悲伤。
D.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与《卜算子•咏梅》中 “无意苦争春”的梅都被人格化了,内涵丰富,含蓄蕴藉。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B. 直到小石变成巨岩,岩石上长满藓苔衣。(日本国歌)
C. 守护太平洋上的三颗明星,摒弃争斗与战争。(新西兰国歌)
D. 祖国三千里江山如画,五千年历史悠长。(朝鲜国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面临着传承人日渐青黄不接的严峻考验,云梦皮影积极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B. 环保部表示要提高对走私洋垃圾、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等行为的处罚,要依法从重从快处理违法企业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C. 我们面对具有开拓精神、能指引大家不断排除险阻、为我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辉煌贡献的楷模,应当得到肯定和颂扬。
D. 环渤海水域的治理、保护和开发不仅关系着环渤海地区的生命线,也关系着京津冀乃至华北、东北甚至更大区域的发展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