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雨 夜 靳以 摇曳着的灯光下,叶子露着温柔的绿色...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雨  夜

靳以

摇曳着的灯光下,叶子露着温柔的绿色,好象那碧翠将随着雨滴从叶子尖流了下去,平坦的路上,洒满了油一样的雨水。

和友人共用了晚餐,正自想走出来,方才的大雨就起始落着。嘈杂的雨声,冲满了屋子。我一面说着:真没有想到,下了这么大的雨,一面就把窗赶紧关上了。

“还有什么别的事么?”

“没有,没有,怕有人在等着我。”

“夏天的天气象人生,变幻无常的,这一阵虽是下着这么大的雨,等一下就许完全停了,或是飞起细雨来。”

“雨夜总是美丽的。”

友人悠然地说,象是这景物又引起他青年时节的诗人梦。

“也许是不幸的。”

我似回答似不回答地说。

“×先生,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这样说呢?”

“把我留在这里,不是一件不幸么?”

于是她笑起来了,她的笑声是那么清亮,好象我能看见那两排白亮的牙齿。可是我后悔了,我问着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过往的情谊不应再凭记了,我该和他们离开。

正巧在这时候,急雨停止了,细细的雨丝在空中飞着,我就说我想回去了,怕的是过一阵又要有大雨下来。

“那么就请有空的时候到这边来坐吧。”

“好,好,将来我会来的。”

一面应着一面却逃出了他们的家,横飞的细雨抚摸着我的脸颊,我的心才觉得难有的清凉。

“我再也不能到他们那里去,我们中间的距离太远了。”

高大的车摇摇晃晃地来了。我走上去,向着上一层,那里没有一个人,我就独自傍了车窗坐着。

一路上没有一个人上来,尽是自己忍受着车的颠动,心又象是不安起来了。

我所要走的又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过了居住区,便是繁闹的市街了。窗橱仍是辉煌地明了灯,或是红的,绿的,紫的霓虹光,昂然站立着的模特像是也无力地垂下了头,披在肩上的纱和缎,要从那上面溜下来似的。

“我厌烦了,我要到外面走走去,那怕是落雨的天。”

它们好象这样叫着,可是它们只是兀然站在那里,不能移动一步

路上的车少得使人疑惑了,谁能信这是最繁闹的街路呢?谁能相信这地价一方尺就值万呢?是的,这个城市是只相信大言和虚伪的,说真话和给人真心看的是稀有的傻子。这样的人该走回他所自来的地方。

走着那座桥,一条美丽的河在下面过去了,那美丽是没有法子写得出的,要一个人的我突然象是痴呆了似地说着:

“你看,这河多美。——”

我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上面我没有相识的人,即是不相识的人,也没有一个。

看到夜间美丽的河水,就想到了日间所看到水面上的污秽和成日成夜地小工淌流着的汗水。是的,河水也许要有一点腥咸的味了。

到了我所要到的停站,我走下来,顺着路走去。我连头也不抬一下,急匆匆地走着自己的路,不久我就折入了一条较阴暗的巷子。

雨水使这条巷子的石子路中积着泥浆,在暗澹的灯光下,看到蜷曲着身子,偎在路的两边的尽是一些没有家的人。他们好象还能安然地睡眠,虽然雨水打在他们的身上脸上。

我的心在战抖,好象地上的污泥涂到那上面。我的心中想着:

“如果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没有能遮风蔽雨憩宿的地方,风雨霜雪的日子,要躺在这里度着每一个夜,我,我该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过了这条巷,我的住处也在望了。为了不惊动二楼的友人,我轻悄悄地爬上三楼,我那寂寞的屋子正自寂寞地在那里等着我。

1.文章叙事以“雨夜”为背景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它们好象这样叫着,可是它们只是兀然站在那里,不能移动一步”句的内涵。

3.文中画线句写出了“我”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我”急匆匆地赶回去的原因。

 

1.写出了夜的凄冷萧瑟,阴暗岑寂;为文章奠定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感情基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生发出较多的表现空间。 2.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拟人手法)想象模特的痛苦和挣扎;作者借模特写出了自己不惧风雨渴望冲出牢笼的急切之情,但苦于外部力量的强大而无能为力;与外在的辉煌、绸缎的华美形成对比;赋予无生命的模特以生命和思考,非人间是何等悲凉,更让人回味无穷。 3.对偎在路边无家可归者遭遇的震颤,对安然入睡于雨中的无家可归者的不解,揣测自己如无家可归者命运的不安。 4.夜晚雨大回家不易,与友人生活格格不入,对过往情谊的失望,对人生无常的惆怅,想到人生的孤苦艰辛。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先答出“凄冷萧瑟,阴暗岑寂”,然后分析作用:奠定感情基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生发出较多的表现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7) 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零落成泥碾作尘, 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调笑令·胡马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全诗无“怨”,却句句有“怨”情,请概括具体内容。

2.简要赏析“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曾国藩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名不显,何愁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患名不显               令:美好

B. 是以往年常诸弟以课程     示:指示

C. 亦须本日功课        了:完成

D. 走路之日          虽:即使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光二十四年”用的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是纪年法的一种,除此还有天干地支、公元等纪年法。

B. 《归震川文集》的作者归震川,即归有光,明代散文家,作者以远祖的居住地项脊泾为室名,以示纪念。

C. “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中“重庆”,旧时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作者意在告诉弟弟们,家中、外面都无需费心,只须用心于“学”。

D. “若看注疏”中“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是注释的一种,对古书进行注释,并对前人所作的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承蒙祖上阴庇,内外顺遂,没有任何缺憾,但一想到家族的兴旺、自己作为长兄的职责,还是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B. 弟弟们写信都报告家中和朝廷的事,作者很高兴,觉得外面有自己照料好,弟弟们完   全应该争取学问身份高于一般人并成为父母的好子女。

C. 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较复杂,有想对弟弟提出要求又怕弟弟们生厌的矛盾,有对弟弟认真读书的期待,有对自己现在认真读书的自足等。

D. 读书最怕借口,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无论公务繁忙还是清闲,无论考试还是居家,只要想读书、作文章都可以抽得出时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⑵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5.请根据第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读书方面的做法。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理性精神有时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在空间上的连续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表现了中国的理性精神。

①像万里长城,虽无严格对称可言

②就单个建筑来说,确乎相对低矮平淡认逊色一筹

③而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

④它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胜

⑤但每段体制则完全雷同

⑥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

A. ⑥②④③⑤①    B. ②⑥④①③⑤    C. ②⑥④③①⑤    D. ⑥②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遭闵凶(早)              形影相(慰问)

名节(顾惜)               臣微志(允许)

B. 垣墙庭(围绕)                变矣(两次)

往往而是(常常)             稍异于前(规制)

C. 之为取(给予)            顺其美,匡救其恶(将要)

争宠而心其能(忌妒)       其功(自夸)

D. 离骚者,犹忧也(遭遇)      迩而见义远(事物)

三致志焉(表达)          同生死,轻去就(到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