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唐 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1纡郁;幽深;嵯峨,险峻 。2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 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咸阳:即都城长安。 3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 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后终于饿死在首阳山。
1.下面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 中间四句,由于望家乡而不见,一片乡思萦绕不去,日暮之时,诗人想到了家乡两座名山,并因山及人。用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现出作者仰慕贤士、高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 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即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作了铺垫.
D. 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自然直白地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这样,在变化中,感情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E. 诗的最后想到自己已经多年客游在外了,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不知还有多长的时间。于是诗人把思乡之情,扩展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更为深长、悲凉的意味,使得全诗至此充满了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思想感情。
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②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①壖(mà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蠕:庙门外的隙地。②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善错计策 善:使……善,改进。
B. 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开凿
C.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 反对。
D.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取道,从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C.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3.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写法和太史公赞语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晃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B. 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
C. 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风范。
D. 太史公赞语中对晁错颇有微辞,主要是批评他专权自用、欲报私仇,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反以亡躯”,则是势所必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王大珩
我的小名叫膺东,生于1915年。那年的大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25日袁世凯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当时激起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日爱国运动,把5月7
日称为“国耻纪念日”。父亲因此给我起了“膺东”这个小名,寓意是满腔义愤打击东洋——日本帝国主义。
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上世纪初曾留学日本,是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母亲极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欠发工资,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父亲看我有点灵气,从小就引导我学,激发我爱科学的兴趣。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当看到筷子半截斜插入水杯中,出现挠折现象时,父亲就指出,这叫折光现象;在小学时,父亲就带我去看他亲自做地磁观测;在初中时,带我进行气象观测实习。在父亲的教育辅导下,我超前学完了中学数学和微积分。
1932年,我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等名师的教育熏陶下,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学会了从事科学工作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长辈们的道德为人、爱国思想、对事业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进取精神。
在留学英国期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过着几乎是工人和被雇佣者的生活,有机会洞察资本主义世界的形形色色。交往过德高望重的学者教授,也见到过市侩气十足的学术人物。同时还体会到一些处世之道,即只有通过自己的钻研实践,才能成为知识里手;只有做出贡献,并争取出人头地,才能被同行看得起,才能交上朋友,并在学问知识上得到互益。同时也理解到,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清主次,洞察现象,发现分析问题而不受陈规约束,这也是科学发展和前进所必行的。这些思想上的认识和收获,对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8年,我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正值国民党政权即将垮台的时候,经济上通货膨胀到天文数字。当时,英国的公司曾打电报来,欢迎我再回公司任职。与此同时,吴有训老师通过地下党组织,引导我到解放区去创办大连大学。在这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上,我选择了到解放区的道路,我的路子走对了。
在党的培养下,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加理解了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道理;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并深感由于专业决定,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事业要靠群策群力来完成。
这些思想引导我努力做到先公后私,不计个人名利,爱惜人才,培养后进,团结协作,以及顺应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等,同时也要敢于向错误做斗争。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一个人的机遇,是靠主观和客观多方面条件促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因素。1994年,我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成就首届大奖,在颁奖大会上致辞中曾谈到,我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同志们集体智慧的体现,同时还因为我的夫人在生活上和健康上对我的精心照顾,以及在教育、培养子女方面承担了主要家庭责任,使我得以全心致力工作。
现在我已年逾八旬,身体还算健康,愿以喜看祖国日益昌盛,迎接21世纪的欣喜心情,继续贡献我的微薄之力。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王大珩出生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年份,小名叫“膺东”,这起名体现了他父亲的爱国思想,也说明王大珩从小深受爱国思想的影响。
B. 王大珩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他父母亲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熏陶的他,为日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打下了基础。
C. 日夜思念祖国的王大珩,在国民党政权即将垮台的时候回到祖国,便主动要求到解放区创办大学,后来他认为自己的路子走对了。
D. 在多年的实践中,王大珩认为一个人的机遇,是靠主观和客观多方面条件促成的,也包括家庭因素这样的客观条件,他认为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王大珩的父亲曾留学日本,是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在国内工作且有不低的收入,这为王大珩的求学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
B. 王大珩的父亲善于激发小孩爱科学的兴趣,当童年的王大珩看到插入水杯中的半截筷子出现挠折现象时,曾告诉王大珩,这是折光现象。
C. 在留学英国期间,王大珩所学到的知识超过了他在清华大学所学到的,并对他以后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更大。
D. 作为杰出人才的王大珩回国后,英国公司打电报来,欢迎他再回公司任职,可王大珩明确拒绝了英国公司的邀请,这体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的本色。
E. 在王大珩看来,由于受专业限制,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事业要靠团结协作来完成,还要顺应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并敢于向错误做斗争。
3.除学习科学知识外,王大珩的思想认识有若干次大提升,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 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 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 “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
B. 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 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 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 )
A. 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 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 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 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 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 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 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母亲节前后,许多网友在微博、微信、网络社区中扎堆,突击“秀孝顺”。有的网友晒出为母亲购买的价值不菲的化妆品、首饰、包、电子产品;有的人请母亲去高档餐厅,并将菜式拍照上传;有的人转发“母爱”主题文章,抒发对母亲的讴歌。对此,有人赞赏,也有人提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