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的第一部剧作是在26岁,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才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

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

他在1935年23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而手头的工具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部词典》。从1936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于战乱。直至1944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握管不辍,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

自1954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空前,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

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1月16日)

相关链接: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臆断想象啊。(戏剧导演陈薪伊语)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朱生豪幼年热爱读书,勤奋刻苦,教会学校的背景使他具有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

B. 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 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D. 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许多莎翁的名句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

B. 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

C. 在翻译莎剧时,朱生豪对不同场景采用了自由体诗和诸多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剧本中的情景,又增强了民族色彩。

D. 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

E. 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

3.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1.C 2.CE 3.①满怀热情翻译莎剧,消耗了全部青春年华。②译作两次毁于战乱,坚持重译,坚定执着。③翻译前反复揣摩,翻译中反复吟诵,精益求精。④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不惧困难,完成译作。 【解析】 1.试题分析:“翻译成就的伟大他人难以比拟”,理解错误。 2.试题分析:A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只是背景,作为目的,依据不足。C项,“影响了翻译的质量”“白璧微瑕”评价不当。D项,水平超过任何莎剧译本,无依据。 3.试题分析:注意从“满怀热情”“坚定执着”“精益求精”“不惧困难”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 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即使是娱乐,“粉”什么也很重要

时下,粉丝文化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所谓粉丝,又叫追星族,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也有可能是物〉,产生了非比寻常的认同之感与钦慕之情。这种对优秀人物或事物的钦慕与追随,说起来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古已有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据载唐朝有一个荆州人叫葛青,仰慕白居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至于在自己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歌,共刺了30多首,想一想都怪吓人。

诸如此类的粉丝行为,历史上真是绵绵不绝,但是到了今天,已不再是“不绝”那么简单了,而是发展成了一股潮流,人多势众。 

数量上的扩充只在其次,更重要的变化在于角色转换。粉丝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仰慕者与追随者了,而开始变成明星的制造者与推动者,粉丝们的行动越来越有组织性与策略性。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一夜之间爆红的邮筒,只因某位明星偶然间与它合了一张影,随后大批的粉丝蜂拥而来,夜以继日地自觉排队,只为了也跟那无辜的邮筒合一张影。这是无聊吗?是空虚吗?恐怕都不是。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粉丝们正是要以这种吸引社会关注的方式告诉更多的人:这位明星是非常优秀的,值得我们仿效。在追星或造星过程中,粉丝们享受的是自己的审美趣味能够成为流行的那种满足感。 

粉丝文化让年轻一代的蓬勃生机与巨大诉求呈现在了社会面前,同时也暴露了他们的芜杂与浅显的特点,像现在荧屏上流行的小鲜肉、中性美,就常常引来社会的质疑与诟病。但是年轻粉丝们积极的参与意识、表达审美风格的强烈诉求,以及强大的行动力与高度的组织性,却让人无法等闲视之。粉丝文化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无不对时代的时刻变化产生的影响,也让人难以对之骤下判断。毕竟,任何的文化形态都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芜杂到精致的发展过程,任何的文化形态又都要能够包容或者说直面年轻人标新立异的冲动与诉求。文化是最不怕交融的东西,交融反而会让文化变得更加茂盛与强健,这是粉丝文化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原因。 

但是,时下的粉丝文化背后,又往往闪动着资本的影子。资本力量的介入,常使粉丝行为不再那么简单与纯粹,有时候表面上的自发自为,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营销,这就让人觉得粉丝文化变了味。而且,表达审美诉求虽是无害的,但若像一些铁杆粉丝天天追着明星跑那样沉溺其中,贻误正业,就是得不偿失了。尽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尽管职业上没有尊卑之分,但是在精神文化的领域,又确实有高下之别。既然粉丝的主体是年轻人,那么在选择文化偶像的时候,选谁不选谁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这种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今后人生的文化品位与取向。所以,在这个所谓的“误乐时代”里,真心希望粉丝们多“粉”一些娱乐之外的更有底蕴的人与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粉丝,简而言之,就是追星族,即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对人或物因认同与钦慕而成为他(它)的支持者。

B. 粉丝,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古已有之。文章以唐朝人葛青仰慕白居易为例,说明了粉丝文化由来已久。

C. 在古代,粉丝行为大多是个体行为,现在,粉丝行为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股潮流,人多势众。

D. 现在的粉丝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追星,而且造星,粉丝们的行动越来越有组织和策略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批的粉丝夜以继日地排队和邮筒合影,文章列举此例,意在说明粉丝们的这种行为可能更多地蕴含了他们的价值判断,而非无聊空虚之举。

B. 粉丝们的追星或者造星,一是为了提高民众对明星的关注度,二是粉丝也很享受追星或者造星中自己的审美趣味能够成为流行的那种满足感。

C. 年轻一代具有蓬勃生机与巨大诉求,粉丝文化暴露了他们的芜杂与浅近,例如那些被社会质疑与诟病的流行于荧屏的小鲜肉和中性美。

D. 粉丝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审美风格的表达诉求,就是由于年轻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这让人对粉丝文化一时难以做出价值判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文化的形态都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芜杂到精致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交融,变得更加茂盛与强健。

B. 资本力量的介入,常使时下的粉丝行为失去了往日的那份简单与纯粹,他们的行为看似自发,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营销。

C. 文章在论证追星要有度,不能沉溺于追星而贻误正业,追星原本无害,沉溺其中就得不偿失的观点时,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D. 偶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粉丝们一旦选择文化偶像失当,其文化品位与取向可能会大受影响,所以,“粉”什么很重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果断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捅开高高的窗户,迅速关上煤气,跑到客厅拨打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对“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面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请为它们分别设汁面外音一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画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_________。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_________。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