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你相信吗?也许我们忘记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戏,也许我们失去了对下雨的惊喜,也许,我们失去惊喜的不止是下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一枪两个
[西]伊巴涅斯
森托一打开茅屋的大门,就发现锁孔里有张纸……
原来是一封匿名恐吓信,信中要他拿出四十块银元,当夜放在屋对面的灶头里。
整个地区都给土匪搞得惶惶不安。若是有人拒不答应这样的要求,那他的田地就会遭到践踏,收成就会被毁掉,甚至可能半夜醒来,来不及逃出被烈火烧坍、浓烟呛人的茅屋。一到天黑,家家户户就把大门关得紧紧的,一片惊慌。巴蒂斯塔大叔是当地的治安官,每逢当局对他谈到这件事,他就大发雷霆,保证他和他忠实的法警西格罗能尽快破案。
尽管如此,森托却不想去找治安官。他不愿无益地去听治安官乱吹一通。
他看看房屋,就像看看濒临死亡的儿子一样。茅屋的墙壁白得耀眼,发黑的屋顶两端各有个小十字,窗子是天蓝色,大门上方的葡萄藤宛如绿色的百叶窗,太阳光透过葡萄藤照射下来,金黄色的光点跳动着。屋子四周装点着天竺葵和牵牛花的花坛,花坛用芦苇栅围了起来。在那株老无花果树过去一点,就是灶头,泥和砖砌的,圆圆的,扁扁的,好像非洲的蚂蚁窠。这就是他的全部家产,里面藏着他最最心爱的东西:老婆、三个孩子、一对老驽马和一条毛色红白的奶牛。
他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全地区的人都可为他作证。他既没有为了灌溉跟人吵过嘴,也没有上过小酒店,更没有拿着枪招摇过市。为佩佩塔和三个孩子辛勤地干活,就是他惟一的乐处。
夜已经渐渐降临,森托却一筹莫展,便去向一位年迈的邻居讨教。据说,老人年轻时曾不止叫一个人送了命。
老人听着他讲,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双颤抖的、满是伤疤的手。他不想把钱拿出去,做得很对。让他们明火执仗地在大路上抢劫吧。他有胆量保护自己的财物吗?
老人的那种镇定自若感染了森托。只要能保住儿子们的面包,森托什么都愿干。老人郑重其事地,从门背后拿出家中的宝贝:一支雷管枪。他抚摸着被虫蛀了的枪托,亲自给它装弹药:五六颗小铅弹,一小撮霰弹,又加些大粒砂弹,最后是填弹塞。
森托对老婆说,夜里轮到他浇地。全家人都信以为真,很早就睡觉了。
他走出屋子,把大门紧紧关上,借着星光看到无花果下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给枪安雷管。要瞄准灶口,要沉着冷静。一有人弯下身子,到灶里寻找“钱袋”……就开火!
森托遵照老人的劝告,俯伏在两个天竺葵花坛之间,在茅屋的阴影里。那重重的枪托搁在芦苇栅子上,一动也不动地瞄准着灶口。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但愿他们不来!枪筒在芦苇栅子上抖动时发出了响声。他不是冷,而是害怕得发抖。要是老人在这儿,会说些什么呢?
森托数着教堂敲打的钟点。已经十一点啦!大概不来了?说不定上帝使他们心软了吧?青蛙猛然不叫了。小路上有两个黑糊糊的东西在向前走来,森托以为是两条大狗。那两个东西伸直了身子:原来是人。他们猫着腰悄悄地向前走,差不多跟膝行一样。
“来了。”他喃喃地说,牙床骨打起颤来。
那两个人朝四下里看看,像是害怕遭到突然袭击似的。他们走近芦苇栅,仔细察看了一番,然后走到大门口,把耳朵贴在锁上听听;他们的头和脸用毛毯包着,只有枪露在毛毯外面。
他们向灶头走去。其中一个俯下身子,把两只手伸进灶口,正好在瞄准着的枪前面。好打极了。可是还有一个打不着怎么办?可怜的森托开始感到又恐惧又苦痛,额上沁出汗珠。如果只打死一个,就要向另一个缴械。倘若让他们一无所获地走掉,他们就会进行报复,放火烧茅屋。
但是望风的那个人对同伙的笨拙感到不耐烦,便帮他寻找。这两个家伙凑成黑乎乎的一堆,堵住了灶口。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沉着点,森托!扣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震动了整个地区,激起了狂风暴雨般的叫喊声和犬吠声。森托只看见扇形的火花,觉得脸上灼伤了。枪从他手里飞了出去。
茅屋的大门打开了,佩佩塔穿着裙子,擎着蜡烛走了出来。红色的烛光摇曳不定,照到了灶口。两个人躺在地上,交叉地叠在一块。打中了,一枪打死了两个。
森托和佩佩塔怀着又恐怖又好奇的心情,照照尸体的脸,不禁惊骇得失声叫起来,往后直退。
原来是治安官巴蒂斯塔和他的法警西格罗。
1.请简要概括森托的形象特点。
2.第五段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森托的家?
3.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3) 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
(5) 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 ____________________,小不忍则乱大谋。
(8) 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诗的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 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
C.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 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引咎痛自责 且试之辄效
B. 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C. 以成其名 而学者日以怠
D. 其先王之道不明欤 人之得终其天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 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 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D. 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一)
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
(选自《元丰类稿》)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学散,不报 报:批复
B. 余不能损益也 损:损害
C. 约君之弟曰 约:阻止
D. 而属予铭 属:嘱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 不病以其所不为 其皆出于此乎
C. 君幼孤,养于兄嫂 虎兕出于柙
D. 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4.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请用自己的话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