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 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病亡,临死前,把幼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
B. 正始元年,曹芳8岁,继任大魏皇帝,叔父曹爽与大臣司马懿辅政,后来曹爽忌恨司马懿,入奏曹芳,加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C. 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员皆随驾出城,司马懿谏止,以防发生变乱,结果真的发生高平陵政变。
D. 司马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汝,指司马昭。
E. 姜维布下疑兵,实际取南安袭击董亭,被邓艾识破。姜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阵亡。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 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面对黄忠步步为营的前进,不能忍耐,派夏侯尚出战,结果夏侯尚被黄忠生擒。夏侯渊急使人到黄忠寨,言愿将陈式来换夏侯尚。黄忠约定来日陈前相换。
B. 黄忠逼到定军山下,法正说:“定军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皆是险道。此山上足可下视定军山之虚实。将军若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掌中也。”是夜二更,黄忠引军夺了此山。
C. 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各自逃生。黄忠乘势去夺定军山,张郃领兵来迎。黄忠与陈式两下夹攻,张郃败走。山旁闪出一彪人马,挡住张颌去路;为首一员大将,大叫:“燕人张翼德在此!”
D. 曹操自领大军二十万,来与夏侯渊报仇。目今张郃在米仓山搬运粮草,移于汉水北山脚下,孔明曰:“今操引大兵至此,恐粮草不敷,故勒兵不进;若得一人深入其境,烧其粮草,夺其辎重,则操之锐气挫矣。”
E. 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黄忠请战,孔明曰:“你可与张飞同领一支兵去;凡事计议而行,看谁立功。”黄忠应允便行。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 孙权在濡须与曹操相拒月余,不能取胜。张昭、顾雍上言:“曹操势大,不可力取;若与久战,大损士卒;不若求和,安民为上。”孙权从其言,令步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
B. 曹操留曹仁、张辽屯合淝,自己班师回许昌。文武众官皆议立曹操为“魏王”。尚书崔琰力言不可。有与琰不和者,告知操。操大怒,收琰下狱问之,琰虎目虬髯,只是大骂曹操欺君奸贼。
C. 曹操大妻丁夫人无出。妾刘氏生子曹昂,征张鲁时死于宛城;卞氏所生四子:长曰丕,次曰彰,三曰植,四曰熊。于是立卞氏为魏王后。曹植聪明,举笔成章,操欲立之为后嗣。
D. 袁谭、袁尚,异母兄弟也;刘琦、刘琮,亦异母兄弟也。袁绍与刘表唯注重感情因素,故欲立其所喜爱者。曹操则不然。丕与植,皆为卞氏所生。而操独以才爱植,是为子之才华所见,非为其他因素。
E. 称魏公、立太子、江东讲和、孙权纳贡,曹操正得志满意时也,忽然遇一无可如何之左慈,刑之不得,辱之不能,奸雄之力尽矣。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 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
B. 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曹操面前夸庞德好武艺。
C. 细作混到城中,径投杨松府下谒见杨松,送上金甲为信物,呈上曹操的密信。杨松大喜,看了密信中言语,答应帮助曹操,便连夜入见张鲁,说庞德的坏话。
D. 张鲁到城下,杨松闭门不开。张鱼无路可走,曹操从后追至,大叫:“何不旱降!”张鲁于是下马投拜,曹操大喜。操念其弟张卫刚死,优礼相待,封鲁为镇南将军。
E.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贾诩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路过,意为“途中经过”,它既可实指,也可以虚指;可以路过某人,可以路过某地,可以路过某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一条少年的街道
安 庆
①秋天的一个黄昏,当我回到村庄,站在村口时,我开始了对一条街道的凝视,也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有了孤独,不想说话,只想用一个曾经的少年的目光静静地看着一条街道的深处,也许我就是当年的那个少年,或者少年中的一个。而街道,还是那条少年的街道吗?
②我是什么时候疏远或者想要逃离这条街道的?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多年前,当我背着包裹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工地上想念少年的街道时,街道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一个夜晚我独自走过街道时遇到一个归乡的老人,他也是独自在街道上走,他抽烟,细微的烟火在幽静的街道上像一束萤火。我们有过语言交流,他拍着我瘦小的肩膀,说,“孩子,我是走一次少一次了,有机会就多走走自己的街道吧。”可惜,那个老人,听工地老乡讲,他已经不在了。现已人到中年的我,对于那条少年的街道,终没能够多走走。
③望着黄昏里的村庄、那条街道,有一件事一直让我不能释怀。那是高中毕业那年我去当兵,体检、政审,一切都顺利通过,就差换上军装走人。奶奶在我不知情的一个下午去见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在民兵营长家里见到了两个带兵的中尉。她对带兵的人说出了我不能去当兵的种种理由,她最致命的一句话是,如果让我去当兵,她就跳井。她毁掉了我当兵的梦想。听到这个信息的黄昏,我是这个村子的疯子,所有的狂躁、气愤、失落、失望,甚至绝望都在我的身上疯长,无法阻挡。在质问过民兵营长为什么突然中止我换上军装的理由后,我疯狂地跑在少年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沮丧。从此我不再给奶奶念信,也很少到三叔家去见奶奶。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了奶奶的理由:我爷爷就是当兵死在了战场上,让她守了大半生的寡。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奶奶再也无法亲耳听到我内心深处的忏悔。
④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和羊,和慢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上、街道里会时时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牲畜是乡村的风景,能赶着马车去走亲戚也算是一种身份,就像现在一个农民开着小车走亲戚一样。
⑤这不由让我想起两年前的秋天我回到村庄,看到一辆一辆机动车奔跑在乡村的公路上,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野里耕作。我寻找着一匹马和一头驴的影子,后来终于找着了,我的一个本家叔叔坐在已近落伍的驴车上,后面的车架子上装满了金黄的玉米。我久久地看着他和驴车,情不自禁地截到了他的前头。他抓住笼头,和我聊天。我问他村里还有多少头牲口,他沉吟了一下,板着指头数,告诉我,只有四头,全村只有四头了。看着他写满沧桑而又无奈的脸庞,我叹息了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目送着他在夕阳里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拧巴,我回乡寻找,寻找我曾经的过往,我还能找到吗?
⑥傍晚,我和儿子一起走在村庄的街道里,告诉他我和一个村庄一个街道的故事,告诉他这就是我少年的街道。他迷茫地看着一个村庄的街道,看着我,摇摇头说,没意思,你看这街道多单调。
⑦多么单调?他击中了我。这就是一个孩子的乡村视角、一个孩子对父辈乡村记忆的评估吗?单调?难道已经没有人再喜欢这样的单调了吗?单调和不单调,静谧和浮躁,究竟该怎样衡量,又是多么难以融合。
⑧那一夜的寒风中,我独自在少年的街道上站了很久。
(选自《散文》2014年第9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一段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2.本文写到了“归乡的老人”和“我的儿子”,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6分)
3.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4.请探究作品结尾一句话蕴含的深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