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②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陈莉丹运用“快速变轨”技术,遥控390多公里外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连续两次变轨,并且精准无误,如臂使指,一气呵成。
③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暴雨不断,水患连连,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④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⑤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⑥本着勤俭求真的精神,本次大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会场布置简单;会议流程简洁;代表讲话重点突出,要言不烦。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氓》中女主人公回忆幼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早在千年以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⑶《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的描绘月亮升起之后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①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释】①元好问做此诗时本已隐居田园一年多,而此时邓州地处军事要道,北面有蒙古军的进攻,南面有南宋的军队逼近,元好问接到征召文书后,不得已星夜兼程赶赴邓州。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
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四年,起南京礼部右侍郎,署尚书事。祭告凤阳陵寝,疏陈户口流亡之状甚悉。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明年春入朝。请停事例,罢鼓铸②,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四箴》以献,大指谓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怿也。
无何,武生李琎请括江南富户,报名输官,行首实籍没之法。士升恶之,拟旨下刑部提问,帝不许,同官温体仁遂改轻拟。士升曰:“此乱本也,当以去就争之。”乃疏言:“郡邑有富家,固贫民衣食之源也。地方水旱,有司令出钱粟,均粜济饥,一遇寇警,令助城堡守御,富家未尝无益于国。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朘削,议括其财而籍没之,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而欲行圣明之世乎?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疏入,而琎已下法司提问。帝报曰:“即欲沽名,前疏已足致之,毋庸汲汲。”前疏谓《四箴》也。士升惶惧,引罪乞休,帝即许之。
(节选自《明史·钱士升传》,有删改)
【注】①珰: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②鼓铸:鼓风扇火,冶炼金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B.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C.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D.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
B. “署”指代理、暂任或试用官职,与其含义相同的表述还有领、行、兼、出、徙等。
C. 东林,即东林党,明朝末年的官僚政治集团,号称“清流”,影响着当时天下的舆论。
D. 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士升急人所难。赵南星、魏大中受宦官之祸的牵连,万燝因追缴赃款杖击打死人,他都极力营护,散破家产帮助他们,这一义举被东林党人推崇。
B. 钱士升关注时弊。在祭告凤阳陵寝的途中看到人口流亡的惨状,他及时上报朝廷;出任礼部尚书,提出一些治官惠民的措施,得到皇帝的采纳。
C. 钱士升直言进谏。他针对皇上办事急切、辅臣刻薄辅佐、上下纷扰不安的现状,进献《四箴》以规劝皇上;皇上表面称许,但内心大为不快。
D. 钱士升上疏有成。李琎请求搜括江南富户,钱士升上疏陈述富家对于国家的种种好处;皇上批评李琎汲汲于功名利禄,并把他下放到司法官等候审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
⑵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寒衣节”是中国传统民俗,10月31日不少市民在街头祭祀先祖。为了确保“蓝天工程”,西固区各街道社区以及执法、环卫等相关部门的干部、网格员,走上街头一起开展“寒衣节”冬防工作。
西固区兰苑建国宾馆周边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31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固区兰苑建国宾馆周边看到,陈坪街道的干部和网格员手里拿着清扫工具来回巡查,引导市民在祭祀区域烧纸,倡导居民在“寒衣节”文明祭祀,在市民们祭祀完毕后,配合环卫工人清理焚烧后留下的一堆堆黑色纸灰。
西固区陈坪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30日起,街道组织300多名干部和网格员上街巡查。在充分尊重民风民俗和考虑居民情感的前提下,街道根据各社区、各网格实际情况,共设置9个集中祭祀点,并张贴“集中祭祀点”标识。
在先锋路、福利路等其他街道社区,西固区环卫局洗扫站及时安排调度小型冲洗车,冲刷路面焚烧后的黑色斑块。
今年劝导工作较往年顺利很多,大部分市民都表示积极配合,愿意在指定的集中祭祀区域烧纸,还有部分市民开始采用鲜花祭祀等绿色文明祭祀方式,为“蓝天工程”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摘自《兰州日报》)
材料二:
铜川市耀州区通过多项工作举措持续引导市民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每逢清明节、寒衣节,全区就提早动手安排,通过电视、报刊、网站和微信微博等媒体发出倡议,并张贴公告、标语,让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合理引导逐渐规范,市民群众摒弃烧纸等陋习需要一个过程,民政等相关部门就在城区设置了2个公祭点和4个祭祀点,杜绝随意焚烧引发火灾;三是主题活动引领风尚,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每逢清明节、寒衣节,各个社区都会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鞠躬默哀、敬献鲜花、抒写思忆等祭扫方式成为新风尚。
(摘自陕西新闻网)
材料三:
会议强调,从10月30日到11月1日期间,各部门要加大巡查执法和宣传力度,确保相关工作进一步落实。民政部门是做好禁止露天焚烧祭祀用品工作的牵头单位,工商、综合执法、公安、环保、建设、卫计委、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是禁止生产、销售、焚烧祭祀用品的管理单位和职能部门,要各自依法履行主体职责。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作为落实禁止露天焚烧的责任单位,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落实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做好禁止焚烧祭祀用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发挥优势,做好禁止焚烧祭祀用品宣传教育的配合工作。
“我觉得市里禁止焚烧祭祀用品的政策很好,作为商户,虽然收入会减少,但是倡导文明祭祀,拒绝烧纸是利人利己的大事,我们举双手支持。”新开路上东升殡葬一条龙的老板张静告诉记者,自从他们接到通知,就把纸钱返厂了,而且决定再不进货。碰到有客户来买纸钱,他们还提醒客户文明祭祀,希望他们以后都不要再购买、焚烧纸钱。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对“禁烧令”给予了肯定和支持,“我能理解,以后我也会加入到义务宣传的队列,这是社会进步的又一体现,也是市民素质提升的体现。”市民李宇说。
(摘自廊坊人民政府网)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三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寒衣节”是中国祭祀先祖的传统民俗,兰州市西固区的做法可以说是既确保了“蓝天工程”,又尊重了传统民俗。
B. 西固区陈坪街道增设9个集中祭祀点供市民使用,这是他们在充分尊重民风民俗和考虑居民情感的前提下做出的临时决定。
C. 廊坊市执行“禁烧令”需要各部门依法履行主体职责,民政部门是牵头单位,工商、综合执法、环保等部门是管理单位和职能部门。
D. 廊坊市商户普遍表示支持当地政府禁止焚烧祭祀用品的政策,认为倡导文明祭祀,拒绝烧纸是利人利己的大事。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兰州市西固区市民都愿意在指定的集中祭祀区域烧纸,有的开始采用鲜花祭祀等绿色文明祭祀方式,为“蓝天工程”作贡献。
B. 兰州市西固区环卫局洗扫站及时安排调度小型冲洗车冲刷路面焚烧后的黑色斑块,配合环卫工人清理留下的一堆堆黑色纸灰。
C. 市民群众摒弃烧纸等陋习需要一个过程,铜川市耀州区通过多项工作举措持续引导市民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D. 廊坊市按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优势,做好禁止焚烧祭祀用品的宣传教育工作,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E. 廊坊市大部分市民对“禁烧令”给予了肯定和支持,有市民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又一体现,也是市民素质提升的体现。
3.请比较三则材料,说说各地在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方面的做法有哪些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距离
安晓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B. 张晖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C. 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对张叔和张婶去儿子家看孙子这一主要情节起了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的作用。
D. 小说以“距离”为题,主要写出了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人在地域上、经济条件上、亲情上的距离。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有三处写到张叔和张婶流泪。结合全文理解,他们流泪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