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日:“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疚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日:“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日:“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   

    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 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 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 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B.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元代许衡也担任过此职。

C. “抗疏”,就是上书拒绝皇上所授的官职,杜甫诗“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中的“抗疏”正是此意。

D. “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亦即“配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献章考中举人以后两次参加礼部会试,都落第了,而后跟着吴与弼学习,他静心读书,有时甚至几年都不出门。

B. 献章复游太学时称赞祭酒邢让一首和诗,说就连龟山先生杨时本人都比不上,他的话被到处宣扬,从而名震京师。

C. 献章读书求道,舍繁就简,终于长久静坐中得之,看见其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被人称为“活孟子”。

D. 献章教其弟子李承箕,只是与他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谈古论今,却对“道”只字不提,时间长了,李承箕竟也有所领悟,辞别而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1.C 2.C 3.B 4.(1)我们这些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2)等到离开时,她用手轻轻关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个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解析】参考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礼部会试,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他盖了一座阳春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惊叹说:“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 认为(陈献章是)真儒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质疑他被授予官职,和(他老师)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以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决然离开了。我凭借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终没去。 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自言自语:“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入门,等到回到家乡新会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用功的方法,也最终一无所得。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才看见我的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上了勒的马(在道上奔跑一样不逾矩)。”他的学问洒脱有独到之处,评论者认为有鸢飞鱼跃(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兰奚姜麟至称献章为“活孟子”。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修长伟岸,右脸颊有七颗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1500)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万历初,配享于孔庙,被追加谥号“文恭”。 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献章每天与李承箕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只是没有一个字涉及“道”。时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便告辞回去,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出来做官,与兄长进士承芳都喜欢做学问,被称作“嘉鱼二李”,去世时五十四岁。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此句可以根据抓住主谓结构和关键表示开头的词“故”、“何”、“遂”,表示句尾的“耳”进行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说到底还是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的产物。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重大牌明星的“眼球效应”而轻后续的技术制作,而这些正是形成“天价片酬”的重要原因。“天价片酬”现象存在多年,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这表明单纯的市场调节或许难以改变,但主管部门的干预调节如何适度和有效,同样考验智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通告中表示,将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行业自身的调节形成合理机制,这或许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摘编自《长江商报》2016年8月31日)

材料二  2012年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对照目前影视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一些影视产品偏离了先进文化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现在清宫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荧屏上豪华贵气的宫廷别院、披金戴银的皇室贵胄,演绎着奢华糜烂、纸醉金迷、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主子、奴才互称,如此文化产品只是传播封建、享乐、奴役等思想,难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难以提供正能量。

当前影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制约,或许并不是资金问题,如果真缺钱,明星大腕高额片酬从而何来?当前影视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是专业人才素质、创意、产权保护、文化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影视产品就无法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而钱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炒作影视类公司另一个直接的社会负效应就是财富更趋两极分化。明星们的片酬动不动就上百万、上千万,影视公司上市后影视明星作为股东,其财富又将被股市放大,千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亿万富翁其钱财则变得不计其数。明星们趁着股市文化的缺陷暴富两次,其财富远超过其贡献的社会价值,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摘编自腾讯网,2017年03月02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影视创作日益繁荣,但大量悬浮于现实的玄幻剧、言情剧占据荧幕,既不能给观众的生活以指导,也不能深化人对现实的思考。电视剧《白鹿原》通过精心的制作,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现实主义的魅力,呼唤现实主义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

  当下影视角色常常流于扁平化、脸谱化和同质化,缺少人味儿和烟火气,更缺乏文化内涵,这与影视创作脱离现实的土壤有很大关系。《白鹿原》以强烈的现实关照塑造了持重的白嘉轩,狡黠的鹿子霖,憨直的鹿三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还原了角色的复杂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李树声指出,《白鹿原》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都是一个文化史实,是20世纪文化反思的捷径,也是本世纪文化良知的成功展示。特别是白嘉轩、鹿子霖,他们经常手执烟袋,对坐在祠堂两侧,暗喻他们对应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

  影视作品要接地气,还要有地域色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电视剧艺术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深挖有地域文化的空间,民情的风俗、习俗等,追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和文化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7月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是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的根本原因,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间接促进了现象的盛行。

B. 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最需发展的产业绝非影视业。

C. 宫廷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这种文化产品不能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和传播正能量;更多的是反映传统封建思想,对影视业发展不利。

D. 《白鹿原》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电视剧,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分析当下影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前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上映引发了热议,堪称是“良心大作”。围绕材料内容,你认为影视业怎样才能出精、出良心大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一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人影,都不是吕晓红。 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象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 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 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 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晃而过,这导致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淡薄。

D. 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2.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除了剪纸,还有窗花、年画、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是“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很多。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 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还有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吉祥文化早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可比的。

                                           (选自沈光旦《寻根》,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国人对自己生命的认知、人伦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

B. 在中国,每年一进腊月,剪纸、窗花、年画、春联、灯笼、福字等传统吉祥物就能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

C. 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另有吉祥符号、图案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演变而产生出来的。

D. 作者说,“吉”就是吉利,就是“善”;“祥”就是祥和,就是“福”。吉祥就是好兆头、好运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四灵”是中国最早吉祥物的代表。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它们是吉祥物。“四灵”中的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 “四灵”中的麒麟、凤凰、龙,都是现实中没有的动物,只有龟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它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等。

C. 很多动物植物被赋予了吉祥的意义,以动植物图案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组合。组合图案如“万年”“岁寒三友”“天地长春”等。

D. 在传统文化中,“羊大为美”,头顶大角之羊形,便成了吉祥的象征;民间也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因猴与“侯”谐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且已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B. 凡物皆可为吉祥,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一点:吉祥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已遍及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C. 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说,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人。

D. 吉祥文化不只是在过年的时候,与老百姓相关的大事中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这也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突出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好评如潮,“圈粉”无数。有网友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缘于国人对诗词的共同记忆,也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广泛地唤起了观众的参与感。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无可能。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