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奶奶,您听我说 写下这个题目,总想拿着京剧的腔调儿哼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可是,奶奶,今天咱们不唱京剧,让我扶着您,在您最喜欢的墩儿上坐下,细细地听我说。虽然,如今您眼神浑浊,经常在听我说话时就睡着了,还会像孩子一样流下口水。 奶奶,让我再摸摸您脸上那深深的皱纹吧,那里藏着我的童年,和太多伴着我成长的故事。幼时的我,最喜欢缠着您讲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七仙女和董永啊、梁山伯祝英台呀、长工和地主斗智呀……每次我扭缠着您的衣服、央求着您再讲一个的时候,您脸上细细的笑纹就出来了,多得数不清,好像每一条笑纹里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越长大,我的问题就越多,我总是好奇,仙女穿什么样的衣服,祝英台变成大蝴蝶好不好看,地主是不是都是大胖子……您的故事越讲越长,虽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但我就是爱听,更爱您在我的追问下,弯弯绕绕把两次的不同再说成是一码事。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因为您的故事太多太长了,皱纹也就变深了呢?其实我没告诉过您,除了哥哥一大堆的小人书,您的故事曾是我童年最美的梦境。 哎呦,奶奶,您看您的坐姿真端正。小时候,最佩服您的是两件事:一是您的坐姿,永远都是端正挺拔,不管是您做针线活,还是坐在小板凳上纺线或者做什么别的;二是您的坐功,您盘腿坐着,能半天半天地不动地方,我也试过盘腿坐,半个小时不到腿就麻了。可后来,知道真相的我,就再也没羡慕过您。是的,您是缠过小脚的。每次看到您那被古人称为“三寸金莲”的小脚,都忍不住心里发紧:那是把四根脚趾的骨头生生拗断,再踩在脚底才能形成的“莲瓣”呀!您不能奔跑,不能久站,不得已才练就了这让我们佩服不已的“坐功”。您曾嘲笑我是“大脚片子”“跟蒲扇似的”,当时我确实不高兴了,哪个年轻的女孩子喜欢被人说不好呢?可如今想来,我无法体会年少的您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可我宁可被您嘲笑,也庆幸自己有一双天足。 奶奶,您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吧?您笑了,一夸您您就高兴。说实话 ,一开始真没觉得您是什么宝。我那么小的时候,您要教我纺线,还说“哪有女孩子不会纺线织布的”。我的同学朋友都到田里去抓蛐蛐了,我才不愿意学呢。不管您怎么教我左手如何捏住棉花捻子,右手怎样摇纺车,两手怎么均衡用力,我最终还是没学会。您教我缝被子、踩缝纫机、纳鞋底……说“艺多不压身”,还说“求人不如求己”“免得日后不会做了自己为难”……十一二岁的我真的不懂那么多,勉勉强强学了一些。如今,才越发知道您的话确实有道理。如今带着孩子到那些革命根据地参观时,我能清楚地告诉孩子纺车、织布机的工作原理;如今弃了羽绒被、羊毛被,还是觉得棉花被最舒服,棉被的拆洗从来难不住我;现在坐在缝纫机前我还能扎出直直的线…… 唉,您又睡着了!看着您的睡颜,听着您轻微的鼾声,心里莫名地觉得平静。您今天竟然没有流口水,那就让我拍张照吧。平时我要用手机给您拍照,您总不让。您好像对手机特别抵触。我们看手机的时候,您老大不高兴,说:“看那干啥?”我们跟您说手机里什么都有,它连着世界,想看什么看什么。可您说什么都看不清,亮亮的屏幕晃得您眼疼。只有我们用手机放您最爱听的佛曲的时候,您才转头看看它,说:“这么个小玩意,还行!” 我扶您到床上睡吧。您好好睡,等您醒了,咱们再好好说话。我喜欢跟您这样说话,就像在岁月中穿行,这也是生活深情的馈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上,从材料中提出主干对考生来说并不困难,从材料中可以筛选出对长辈的认识过程:自以为了解——重读——人生的事理,传统的积淀,时代的印记,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成长与成熟,读出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从中选取自己熟悉的话题,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入手,立意为“重读长辈这部书”。行文时,一定要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写作方法上:一、抓关键“重读”,把握表意重心。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长辈”。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五、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①____________。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②____________,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不人负我,不可我负人”;③____________,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B. 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C. 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B. 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C.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D.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