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人们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悉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身价。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在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们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净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再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便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大费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收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说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母亲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欲大动。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侍奉。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流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您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她中风偏瘫埋下了伏笔。

B. 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 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发人深省。

D. 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瞟”“撩”“扔”。

2.小说中的“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D 2.①聪慧善学。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土豆切得细如发丝。②刚毅正直。拒绝使用地沟油,愤然离开酒店;要求酒馆必须货真价实。③知恩图报。到养母的酒店当大厨;侍奉中风的养母。 3.①衬托主要人物。如,养母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严词拒绝,衬托了铁厨子的性格。②推动情节发展。铁厨子在铁家酒店做主厨,去一家小酒馆,拒绝董事长的邀请等情节的发展都跟养母有关。③升华小说主题。养母终因偷用地沟油导致酒店被查封,中风偏瘫。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描述性语言”“欢快、活泼、华丽”错,小说采用的是叙述性的语言,文章“朴实”,而不是“欢快、活泼、华丽”。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2.试题分析:“铁厨子”“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可以看出他聪慧,善于学习。“铁厨子”得知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坚决反对,无法说服养母就毅然离开;去小酒馆做厨师,他提出的条件是“货真价实”,由此可以看出“铁厨子”刚毅正直。虽然养母对“铁厨子”刻薄寡恩,没有亲情,但“铁厨子”却在养母中风后无怨无悔地侍奉养母,可见他知恩图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作品的品质和创作者的精神取向相关,这意味着有了雄伟的人格即能写出雄伟的作品。

B. 艺术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者需要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C. 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技巧和态度制约着作品质量,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

D. 经典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总论点,中间两段提出分论点,而末段重申总论点,形成总分总结构。

B. 文章从经典的内涵、作者的德艺和创作的艰辛等方面,对文艺创作进行了论述。

C. 文章第三段在提出观点后,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德艺方面的要求。

D. 文章引用我国古人的名言、路遥的墓志铭、托尔斯泰的名言,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艰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工作者需要修艺,还要养德,并坚持一生,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

B. 错误倾向、低级趣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养德格格不入。

C. 文艺工作者想要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需要有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

D. 只要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呕心沥血创作,就能写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①____________。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②____________,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不人负我,不可我负人”;③____________,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B. 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C. 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