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吴逆旅 陈必复 他乡又寒食,牢落[注]动归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吴逆旅

陈必复

他乡又寒食,牢落[注]动归心。

世事少如意,明时无赏音。

江湖千里客,桑柘一春深。

昨夜还家梦,西窗见绿阴。

【注】牢落:零落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的“他乡”点出了诗人的境遇,也照应了题目的“逆旅”;“寒食”则巧妙地体现出本诗的写作时间。

B. 第二句既写出了作者独居于旅馆时的孤单、寂寞、无聊的状态,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归乡心切。

C. 颔联运用议论,写出了世间事很难如意,更不用说第二天旅途中没有知音同行,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孤独。

D. 尾联运用虚写手法,写自己晚上做梦回到故乡,在梦中见到了“绿阴”之景,凸显了诗人的思乡情深。

E.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在诗中所写的情感直接而又深沉,语言十分自然真切,毫无雕琢之痕。

2.“江湖千里客,桑柘一春深”一联是怎样体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BC 2.前句“江湖千里客”,视野阔大,刻画了一位孤独漂泊各地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寂寥、孤独之情;后句“桑柘一春深”,描绘眼前春深的景象,反衬出诗人的悲苦之情。(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拟人手法”错误,“牢落动归心”意思是说孤单寂寞之中又动了归乡的心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项,“第二天旅途中没有知音同行”错误,“明时无赏音”意思是清明的朝代却没有人赏识自己的声音,本句中的“明时”应指当时的朝代,从而体现了诗人的孤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侯,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

隆安四年,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后军府,又以诞补功曹。寻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长史如故。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完。元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桓玄,欲悉诛桓氏,诞固陈修等与玄志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诞广州。

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亦为循所拘留,诞曰:“将

军今留吴公,公私非计。孙伯符岂不欲留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于是诞及隐之并得还。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军号,墨绖从行.时诸葛长民行太尉留府事,心不自安,高祖甚虑之。毅既平,诞求先下,高祖曰:“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曰:“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高祖笑曰:“卿勇过贲、育矣。”于是先还。九年,卒,时年三十九。以南北从征,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节选自《宋书·王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B.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C.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D. 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崩”即“死”,常用于皇帝。古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 “拜”,文中指由平民之身而被授予官职,又如授、除、擢、拔等都是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

C. “母忧”,母亲的丧事。我国古代,母亲去世后,为官者一般要离任为母守孝三年。

D. “侯”,古代时期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世其制多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诞富有才华。他小时候才华就已显现,特别是帮堂叔王珣写的哀策文添加佳句,受到王珣称赞。

B. 王诞历任多职。他跟随元显任功曹,后任军长史、镇蛮护军和龙骧将军等,其间,多次立下战功。

C. 王诞见解中肯。他针对卢循强留广州刺史吴隐之的事情,向卢循陈述自己的见解,他和吴隐之得以归还。

D. 王诞深受恩宠。他尽职尽责而深受高祖的器重,高祖夸赞他“勇过贲、育”,死后被追封为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

(2)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如果问“中国制造”在海外最闪亮的“名片”是什么?国人大多会想到高铁。中国高铁起步并不算早,然而,在短短10余年间,中国高铁不仅获得国人点赞,也赢得世界惊叹。

2004年,国家确立“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我国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从此开启了对动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把版图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并与日本等老牌高铁强国分庭抗礼,甚至技高一筹。在高铁进口国家看来,中国的高铁车辆设计时速高,设备、人力、建设等较发达国家拥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同时,建设工期短,质量高也是中国高铁的强大竞争力所在。同时,中国高铁在标的国家建成后,往往能够对当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自2017人民网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高铁与世界分享“中国速度”》)

材料二:

 

中国高铁收获哪些成绩?

材料三:

铁路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虽然我国铁路目前基本缓解了运能紧张的状况,但在经过跨越式发展后,我国铁路无论硬件、软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但我国更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据介绍,按人均计算的铁路网密度我国约为0.8km/万人,低于美国的7.4km/万人、日本的1.6km/万人、德国的4.1km/万人、法国的4.6km/万人以及英国的2.6km/万人。

完善发达的铁路网,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可靠的动力。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铁路发展,非常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让“说走咱就走”不是梦,让出门旅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未来的“八纵八横”不仅仅让回家的路更畅通,更多的是唤醒经济大发展,让旅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摘自新华网《中国铁路版图重修订 让旅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四:

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至此,我国铁路技术装备的崭新时代到来。这被视为科技强国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经济强国是基础;制造强国是核心,只有制造业强,才能实体经济强;科技创新强国是动力,只有科技强,才能从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强国与制造业强国建设。“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正在实现一大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成果: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中国天眼”即世界首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等等。

当前,中国正在实现从世界科技革命的落伍者、学习者、追赶者向创新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未来,中国必将在21世纪上半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摘自2017-06-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复兴号”背后的科技强国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兴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是中国科技强国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B. 中国高铁里程数已经达到世界首位,新线投产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已达历史最好水平。

C. 近几年来,只要一有人问到中国在海外最闪亮的“名片”是什么,中国人都会想到高铁。

D. 铁路网不断完善发达,让出门旅行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的旅行生活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以科技创新强国为动力,以经济强国为基础,以制造强国为核心,制造业强,实体经济才会强。

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在春运期间,人们选择高铁出行的比例已有四成多,其中乘坐高铁出发的城市以上海、北京为最。

C.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完成了从世界科技革命的落伍者、学习者、追赶者向创新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D. 我国铁路无论硬件、软件水平都有质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按人均计算的铁路网密度远低于美、德等国。

E. 相比其他交通方式,铁路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铁路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外国为何选择从中国进口高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人们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悉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身价。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在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们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净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再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便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大费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收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说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母亲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欲大动。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侍奉。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流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您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她中风偏瘫埋下了伏笔。

B. 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 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发人深省。

D. 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瞟”“撩”“扔”。

2.小说中的“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作品的品质和创作者的精神取向相关,这意味着有了雄伟的人格即能写出雄伟的作品。

B. 艺术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者需要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C. 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技巧和态度制约着作品质量,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

D. 经典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总论点,中间两段提出分论点,而末段重申总论点,形成总分总结构。

B. 文章从经典的内涵、作者的德艺和创作的艰辛等方面,对文艺创作进行了论述。

C. 文章第三段在提出观点后,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德艺方面的要求。

D. 文章引用我国古人的名言、路遥的墓志铭、托尔斯泰的名言,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艰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工作者需要修艺,还要养德,并坚持一生,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

B. 错误倾向、低级趣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养德格格不入。

C. 文艺工作者想要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需要有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

D. 只要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呕心沥血创作,就能写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