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宋词两首,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

阅读宋词两首,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的是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1.夏春 2.《苏幕遮》:思乡 《系裙腰》:相思盼团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形象。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诗句推知是哪个季节的荷。苏幕遮《消溽暑》,“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可是写的是夏荷。《系裙腰》中由“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可知是春荷。 2.试题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苏幕遮》“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所以《苏幕遮》抒发诗人思乡之情。而《系裙腰》运用了双关手法。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中“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所以《系裙腰》抒发诗人相思盼团圆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过于三世矣。                

[注]:①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B.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C.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D.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若获戾——戾:凶暴

B. 兴举义兵——举:发动

C. 妄相付度——度:猜测

D. 昔乐毅走赵——走:投奔

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 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 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 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4.翻译文中横画线的句子。

(1)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门卫传奇

陈国凡

老卫,你跟我大半辈子了,也该回老家安享晚年了。你老家还有亲戚哩。

不,团长,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你。

哎,真拿你没办法。也就你还一直团长团长地这么叫我,叫了几十年。

星光灿烂的夜空下,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看着对方渐增的染霜鬓发,饱经沧桑的脸庞,二人一时无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们沉默在回忆里,回忆往昔那战争年代,那战争年代里的倥偬岁月,倥偬岁月里生死不离的战斗情谊。

二人是老乡,团长年长小卫几岁,团长带着小卫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从此战斗一起,生死与共。从班长到团长,小卫一直是他的部下,直至做了他这个团长的警卫员。我要一辈子做你的警卫员,永不分离。小卫说。他笑笑,心说,这怎么可能。

小卫曾经救过团长的命。一次战斗中,小卫把团长推向一边,自己却被那呼啸而至的炮弹击中,好在抢救及时,走了一趟鬼门关的小卫又回来陪伴团长了。

革命胜利后,他主动从部队转业,任职地方机关。小卫大难不死,脑子却受了影响,不重,就是反应不如常人快捷,但也干不了复杂的工作了。他不忍心,就让小卫一直跟着自己。自己的命可是小卫救的呀。他多次托媒人给小卫说对象,没谈几句,女方觉察出他反应迟钝,立马抬屁股走人。他心里苦闷,却无可奈何。小卫倒眉开眼笑了,说:这样最好,我家人都不在了,自己光棍一条,只能一辈子跟牢团长了。是的,小卫一直称他团长,私下里,公开场合,都这么叫,叫他改,却改不了,时间久了,也就由着他了。

他为政一方,官越做越大。小卫一直当他单位的门卫。

小卫把门卫工作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很负责。

说来也怪,不用几天,小卫就能把单位的所有人弄得一门清,相貌、名字、年纪、部门、职位,从未出错。我看咱单位,属门卫的脑子最好使。都这么说。说这话的人,不带丁点儿歧视的口吻。来访者,不管谁,免不了小卫的一通盘问,要是穿扮不顺他的眼,你就算摊上事儿了。人人都得按规定登记,每个栏目都必须详细填上,连时间也不放过。你出来了,他会认真看看表,让你填上时间,有时,他也会填,那一定是一笔一划一丝不苟郑重其事的。

要是有领导说他干得不错,小卫就乐得不行。要是团长表扬他,他能高兴上一整天。

有次,有人疾步走进,夹着公文包,鼓鼓囊囊的,像藏着什么。说是找县长,有急事。

找我团长啊,也行,不过得先过我这关。他凛凛地把那人拦住了。

团长?那人有些莫名其妙,身子却没来由地抖了下,仿佛不慎闯入了军事禁地。

想让咱团长犯错误吗?那人红了脸,落荒而逃。小卫知道,这阵子,县里有个大工程,各路老板争着找团长疏通呢。

你怎么会在这里?当晚,那老板被小卫吓得半死。小卫估计,那人晚上会来团长家。于是下班后,他早早吃过晚饭,堵在了去团长家必经的楼道口,来了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真怪啊,这阵子办公室、家里都好清静。偶然听到团长和妻子的谈话,小卫心里乐开了花。

慢慢地,二人都老了,小卫就成了老卫。他呢,也快退休了。

快退休的他,住的依旧是单位给的旧房子。同级的领导,甚至下级,都不止一套房,有的暗暗地住着别墅。家人不满且不甘,他也有些失落。隐隐的,对老卫就有了看法,好几次毫无缘由地责备老卫。不明就里的老卫,依旧把门卫工作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很负责。

一次,老卫冲入饭店雅间,任是把一桩即将达成的“好事”给搅了。第二天,那老板雇人报复,老卫被打成重伤。整个过程,老卫毫不畏惧,拼死抵挡。打手们从没遇见过这么不要命的老头,最终仓皇逃离。

你真是不要命了。在医院,握着老卫枯瘦如柴的手,他不禁泪花闪闪。

我当然要拼命啊,这江山可是我们拼死打下来的,哪容人随便糟蹋,团长,你说是不是?那神态,像极了当年那个冲锋陷阵、保驾护航的年轻的警卫员。

心怀愧疚的他使劲点头,任泪水流淌。

他终于退休了,安全着陆。

有次,去监狱看望老战友当年的团政委。和他一样身居要职的老政委,是因贪污受贿而入狱的。

你得感谢你的警卫员啊,就是那个一直跟随你担任门卫的你的那个警卫员。哎,我当初干吗要赶走我的警卫员啊。老政委声泪俱下。

他竟惊出一身冷汗。

他决定即刻去看看他的警卫员。

推门而入,一股呛人的药味扑鼻而来。他惊呆了。大大小小的药瓶满屋都是,老卫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张纸上写着遗言:团长,我终于可以放心走了。我得到那边找我家人去了。祝团长晚年幸福!

抱着老卫早已僵硬的尸体,他大哭一场。这么多年了,他没怎么去过老卫的小屋,也没请老卫好好地吃过一顿。

共和国卫士卫大柱之墓。他亲手写的碑文。

每年清明,他都会带家人来扫墓。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小说以对话开头,简洁明了,通过称谓既交代了卫大柱与“他”之间的关系,也以一句“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你”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小说插叙卫大柱与“他”生死之交的事例时,卫大柱表示要一辈子跟着“他”,但“他”微微一笑,这与卫大柱的幼稚形成对比。

小说写人们都说卫大柱脑子最好使,但托媒人给卫大柱说对象时,女方觉察出他反应迟钝,这两者之间构成的反差,令人费解。

为了不让团长受贿犯错误,卫大柱在团长家楼道口,当看到团长家里清静时,他“乐开了花”,这是对其自豪心态的侧面体现。

小说所写的故事内容长达几十年,时间跨度大,但构思巧妙,通过卫大柱一辈子跟随“他”这条主线将各个事件串连起来。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卫大柱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象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象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1.下面对蚂蚁的确太像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蚂蚁能够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动用军队,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B. 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的织巢蚁就像人类社会中使用童工的情况一样。

C. 蚂蚁能够不停地交换信息,这样的做法也和人类相同。

D. 蚂蚁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2.3.“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中的这一层指代的含义是( )

A. 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是最让我们不安的动物。

B. 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都过着两种生活。

C. 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为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

D. 蚂蚁、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4.5.下面各项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A. 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头脑里是没有思想的。

B. 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就会看见蚂蚁们思考、筹划、谋算。

C.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说明蚂蚁具有智慧。

D. 当蚂蚁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它们就会拉起长长的队伍,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者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对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出了严正警告。

B.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属于新闻评论,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也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3.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此次“萨德入韩”事件将对韩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