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姓氏的产生和发展 卢 林 在远古时期姓氏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姓氏的产生和发展

卢 林

在远古时期姓氏的创立是以母系氏族的女姓为核心的。姓是什么呢?汉代的许慎认为:姓从女,女就是母,“女”、“生”就是“生母”。无论是谁,他的生命都是他的“生母”带来的。因此,古人的姓应该随从“生母”,他的生母姓什么,子女就应该姓什么。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生活在一种游猎和原始群居状态中,男子外出游猎,漂泊不定,女子往往定居一方,从事采集生产。男女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关系,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能知道“家中”有母,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在哪儿?所以说在母系氏族社会,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氏也就出现了,它和姓不同,再也看不到文字中的“女”字旁了。根据史前的传说,黄帝和炎帝出生于姬水和姜水,也就有了姬姓和姜姓,但以姬为姓的黄帝却称“有熊氏”和“轩辕氏”,因为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后,又打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就驻扎在“有熊”这个地方,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地而得名“有熊氏”。“轩辕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和有熊一样,也是地名,但我相信,黄帝因发明车而得“轩辕氏”的传说是千真万确的。

从黄帝在氏名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理【解析】
许多部族在选择氏名时,多以“图腾”为名。有的以植物为自己的氏,如:蒲、柳、杨、梅等;有的以动物为自己的氏,如:熊、马、牛、羊等。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禁止通婚,这与母系社会高级阶段同姓不通婚一样,是为了族人的健康繁衍,用以区别婚姻界限的标志,“氏”和“姓”是不一样的。在父系氏族社会的氏,是同姓衍生的一个个分支,本来是同姓部落的个体私有名称,到后来可能是专门指代部落的首领。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在国家的体制下,某些官职也成了氏,在我国古代,邦国和官职有些是可以世袭的,于是这些氏也就可以随之世袭了。一旦邦国和官职失去之后,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庭的标志。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氏族名号的使用范围从王族一直涵盖到普通平民,但没有涉及到与奴隶相近的阶层。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则用来“明贵贱”,姓和氏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从西周到春秋,是姓氏的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姓氏制度既是一种血缘性家族制度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成了一种礼规。同时,赐姓制度的施行,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赐姓命氏使得姓氏重新受人重视。在宗法社会等级制中,“嫡长称伯,庶长称孟”。这时期命氏的方法主要有: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以祖辈或父名为氏,以官职为氏等形式。

姓氏合一和姓氏全民化是春秋晚期以后的事。姓氏合一主要表现为,春秋晚期,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姓氏在概念上混用,战国时代的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也已经在男子名称中出现,同姓不婚的规定被破坏,以氏别贵贱的功能也丧失。春秋晚期,诸侯兼并,强宗倾扎,血缘亲情的意识早已被人们淡漠,古姓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战国时期,原来以土地为依托的作为宗族的氏蜕化成一种与政治和等级脱钩的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不再是别贵贱的象征,“氏”的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别婚姻”的母系社会古姓和“明贵贱”的父系社会的氏走到了历史的拐点,终于合二为一了。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1期,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有关“姓”或“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系氏族社会中子女都随母亲的姓,母亲是后嗣唯一可以确认的尊亲。

B. 氏出现在父系氏族社会中,“有熊氏”和“轩辕氏”就是对黄帝的称谓。

C. 各部族都把“图腾”作为氏名,既有以植物命名的,也有以动物命名的。

D. 氏是姓的分支,氏名先是各分支的名称,后来可能就成为部落首领专用名称。

2.下列对姓氏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一项是

A. 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当时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只知 “家中”有母,而不知父亲是谁。

B. 奴隶社会中有些官职成了氏,这些氏随官职被世袭,在官职失去后,氏就演变为家庭的标志。

C. 西周到春秋时期,施行赐姓制度,氏族名号制被彻底改变,摒弃了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

D. 姓氏在概念上混用始于战国,当时女子名称中古姓基本不见了,个别古姓出现在男子名称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帝生于姬水,便以姬为姓,被称为“有熊氏”,这是因为熊是黄帝部落的图腾。

B. 奴隶制时代,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在贵族和奴隶之间则用不同的姓氏来区别贵贱。

C. 以国为氏、以采邑为氏等命氏形式,都表明在宗法社会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D. 战国时期,姓在男子名称中出现,氏也与政治等级和宗族血缘脱钩,最终合二为一。

 

1.C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C项“各部族”是全称,而“许多部族”是特称;“都把‘图腾’作为氏名”不对,原文是“多以‘图腾’为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文中有“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表述,说明当时还没有家庭。C项虽然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却并未摒弃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D项原文中说“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始于战国”的说法不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项文中有“在家庭未产生以前”的表述,说明当时还没有家庭。C项虽然改变了先前的氏族名号制,却并未摒弃男称氏女称姓的礼规。D项原文中说“春秋晚期,特别是战国时期”,“始于战国”的说法不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中国在宣布建立防空识别区后,澳大利亚跳出来反对,这让人惊讶。不过中国也让澳大利亚吃了一惊,中国外长在澳外长访华时当面予以斥责。

B. 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C. 安倍清楚地知道,参拜靖国神社必然引起中韩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但他还是一意孤行,挑战历史正义,这终将受到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唾弃。

D. 近年来,商家的各种销售传单成了西方国家年终的主旋律,圣诞节的宗教意义已经悄然式微,过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圣诞节被商家绑架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据说,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而喻,读书是甜蜜的。

B. 湖南卫视的亲子真人秀栏目《爸爸去哪儿》是购买了韩国一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栏目版权,中国版的节目整体设置和原版如出一辙。

C. 2013年12月24日,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在南京六合汉代古墓发掘出一把一米长的神秘宝剑,其剑身完好、柔韧性强、且锋利无比,十分难得。

D.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当事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时,可依法向法院申述

B. 三星今年的广告和营销支出将达到140亿美元,超过冰岛的生产总值。不过这种投入,并不总能投桃报李,今年销售业绩并不佳。

C. 中央近日做出了工作餐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的规定,但能否令行禁止,关键还要看各级政府的态度和执行力。

D. 今年春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发现这里楼高了,路宽了,草坪多了,树木多了,人的精神面貌新了,一切早已是情随事迁,今非昔比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荷塘风光: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像朦胧的幻梦,像缥渺的歌声。

B. 《采薇》借一位返家的老卒之口,描写了戌边士兵的艰辛生活,抒发了他们虽然思念家乡但仍忠于职守抵御外敌的豪迈之情。

C. 《赤壁赋》抒发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深微曲折地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D.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睡(hān)      敛(jū)         贬(bǎo)      蓊郁郁(wěng)

B. 荷(jì)       石(pán)        袅(nuó)      淇水汤(shāng)

C. 珍(guì)      修(kuā)        钟(qìng)     竹难书(qìng)

D. (kuāng)    相(xù)         訾(lì)       断壁残(yuá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