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祖,此处指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C 2.C 3.A 4.(1)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些列小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院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 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 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E. 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

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

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 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 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创造了一种不同于时代主流的语言方式,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 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 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 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 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 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 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母亲带着三岁大的孩子从正在进行水管作业的工人们身边路过,边走边告诉孩子:“多亏了叔叔们辛苦地劳动,宝宝才能喝上甘甜的水哦。来跟叔叔们说句谢谢再走吧!”又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孩从同一个地方经过,她这样对孩子说:“宝宝要是不学习,长大就只能干这种活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翻译题

(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校忧。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