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朗读诗歌要认真准备,在反复吟诵品味中,我们要...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朗读诗歌要认真准备,在反复吟诵品味中,我们要准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

B.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难道途径只有阅读经典吗?

C. 家乡的风土人情、山川草木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没有一种不能说不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

D. 人类应该学会与自然相处,尤其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怀。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缺动词谓语,“我们要”后加“寻找”。C项,语序不当,“风土人情”与“山川草木”对调;“没有一种不能说不是”多重否定不当,去掉“不能说”。D项,搭配不当,“关怀”改为“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B.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尤其读到第四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时,我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D. 为了迅速扑灭山火,消防队员们个个努力上前,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给文章第8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A. 掩面  狂笑  顿足  太息    B. 狂笑  掩面  顿足  太息

C. 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    D. 顿足  狂笑  太息   掩面

2.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含蓄两种抒情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3.第7~9这三个自然段文字是怎样表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的?简要概括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点和演讲特点。

4.第10自然段的反问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 长沙》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退为进,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_________________

(3)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歌曰:“________!”

(4)真的猛士,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5)《鸿门宴》中的一些词句,如“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___”、“项庄舞剑,意在沛公”、“____ ,大礼不辞小让”、“竖子不足与谋”等已流传千古。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 ·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全文的主旨句是?

2.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3.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进兵北       略:掠夺

B. 秦王必见臣      说:答应

C. 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D. 臣左手其袖      把:抓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表明荆轲勇而多谋的一组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⑤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⑥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刺秦的“信物”而诱使樊於期自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