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A. 下午还有两门考试...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A. 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 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 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D. 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A项,“别劝了,行不”口气不耐烦,对象是长辈,语气过于生硬。B项,“足下”是书面语,用在口语中不合适。D项,直接拒绝,语气强硬,并用反问语气质问,不得体。故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先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位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 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C.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D. 10月16日中国台风网报道,预计“莎莉嘉”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即将于今天上午进入南海东部海面。进入南海后,“莎莉嘉”将再次加强,并逐渐向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靠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②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③毕业却不就业,已经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的孝道传统经受了严峻考验。

④网易《热观察》认为,朝鲜之所以孤注一掷地不断发射导弹,是因为领导人缺乏安全感,视核武器为维系朝鲜政权“绝对安全”的唯一保障。

⑤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赤壁赋》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注】①作者罢官闲居时,与友人一起游园后写下本词。②井床:井边的栏杆。③乌丝:印有墨线的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分别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写春天的景色。

B. “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写得有声有色,却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

C.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两句借用“金谷”“兰亭”典故,借古讽今。

D.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物描写细腻、清新,很好地衬托了词人情感。

E. 从上阕“晓莺”“夜雨”两词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白天晴天,后两句写夜晚雨天。

2.本词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哪些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晋书·陶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B.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C.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D. 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人在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起的对名的解释和补充的表字,有的字与名相近相成,也有的相反相成。

B. 祭酒作为名词可以指出行的饯别酒,也可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还可以指汉魏以后的官名。在本文就是指飨宴时酹酒祭神的人。

C. 秫谷就是黍米,也就是高粱米,黍作为五谷之一,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D. 三径,自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天资聪慧。他从小就显露出自己非凡的写作才能,觉得朝廷看重,虽然他多次辞职,但朝廷还是多次想召他为官。

B. 陶潜一生清贫。为了生计,他曾被迫为官,要不是实在无法接受官场的腐朽,他也不会多次辞官不就。

C. 陶潜生性爱酒。为了酒他宁愿抛弃家庭生计,把公田全部种秫谷酿酒,为了酒,他可以抛开自己待人接物的原则。

D. 陶潜独立率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令,与朋友往来,不分贵贱,有酒辄设,醉后便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