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回答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许慎、王筠、段玉裁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有个补充,他说:“羊大则美,故从大。”他试图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上谈了美字意义的起源。这一解释不应视为对许慎说法的一种否定,应当是对许慎说法的一种补充,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美的价值取向还来自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即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在传统文献里,羊常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毛诗注疏•小雅•无羊》里说:“尔羊来思,其角濈濈。”郑玄笺注言:“言此者,美畜产得其所。”这里,羊被郑玄视为美畜。《惠氏易说》云:“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羊在这里,又是坚强和顺从的形象。《春秋繁露》则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在董仲舒的眼里,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总之,羊的美德反映了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人们对羊秉性的人格化概括,而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羊”成为“美”的化身,于是它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而“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了扩展和引申,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巨大功业、志趣高尚、称赞褒奖等意思。
“羊”与“善”的关系,同样来自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视觉感受和精神感受。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类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羊性情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其美德让人景仰,因此,受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普遍推崇。羊作为人们祭天祭祖的牺牲,而且具有如此众多的优良品德,这些品性也就成了人格化的道德准则。据文献反映,人们很早已经把“羊”的“道德”视为人的道德准则和榜样。《诗经•召南•羔羊》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为什么说人“德如羔羊”?孔颖达的疏中解释道:“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羔取其群而不党;羔取其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序成于汉代,疏制于唐代,从中看出,羊的品德至迟在汉代已经衍化为人格的道德标准。《后汉书•王涣传》也有类似的说法,其文云:“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寻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所谓“羔羊之义”,说的也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对“羊大则肥美”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段玉裁不仅赞同许慎“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的味觉说,同时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
B. 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出发,指出“羊大则美,故从大”,这是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的补充。
C.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美”字真实含义的解释与王筠、段玉裁的解释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D. 在传统文献里,羊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郑玄视羊为美畜,董仲舒将集美德于一身的羊归结为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对羊秉性的人格化的意象概括中, “羊”与“美”产生了联系,从而最终形成了“羊大为美”的观念。
B. “羊”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之后,“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扩展和引申,从而具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等含义。
C. 作为人们祭天祭祖的牺牲,羊还具有“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等许多令人们仰慕的美德,这些品性成了人格化的道德准则。
D. “羊”被视为“善”的化身,是因为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也是因为人们认同其品格并将之融入人的价值观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美”与“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来自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而且还来自于人们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的精神感受。
B. 依据诸多文献中的记载,“羊大为美”的观念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而人们把“羊”的“道德”视为道德准则和榜样的时间比这还要早。
C. 汉代董仲舒认为羊知仁、知义、知礼,唐代孔颖达也认为羊在死的时候有义,活着的时候讲礼,这些都衍化成了人们的人格的道德标准。
D. 《诗经•召南•羔羊》序、孔颖达的疏对“德如羔羊”的解释以及《后汉书》中“羔羊之义”的记载,说的都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教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教育培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写记叙文
请简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
请简述鲁迅把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针对下面的分析,请找出不正确的三项: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喊出“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他坚信真的人必将埋葬自愿“吃人”与自甘“被吃”的人,但对新的世界的来到感到漠然。
A. 《鸭的喜剧》是写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先生流亡到北京,感叹“沙漠上似的寂寞”,从而怀念旧游之地、养蝌蚪、养小鸭。没想到“小鸭吃完蝌蚪”,鸭的喜剧上演,弱者蝌蚪悲剧生成。“蛙鸣交响曲”梦碎,先生遗憾离开“沙漠”北京。
B. 方玄绰、赵太爷、闰土、康大叔、仲密夫人、金心异分别是《端午节》《狂人日记》《故乡》《药》《鸭的喜剧》《<呐喊>自序》中的人物。
C. 癞头和尚的《好了歌》及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寓意深刻:一方面是歌者对世俗的功名富贵、情感人伦怀疑失望,对现实社会寄予的批判;另一面,是解者的参透万象,大彻大悟,对宁荣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D. 《红楼梦》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是说薛宝钗的贤淑之德本值得赞叹,能诗善文的林黛玉应被怜惜。《红楼梦曲》中,分别用“山中高士”“世外仙姝”来形容二者。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而耻学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