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戒指 铁凝 ①初夏的一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去他家作客...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戒指

铁凝

①初夏的一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去他家作客,并欣赏他的夫人为我表演茶道。我学着主人的姿态跪坐在草席上,细品杯中碧绿的香茗,比较着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异同。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饮茶方式相比,更多了些拘谨和抑制,因此而少了荼与人之间那真正潇洒、自由的融合。不似中国,从文人士大夫的伴茶清谈,到平头百姓大碗茶的畅饮,可抒怀,亦可恣肆。或许是我想到了这些,跪坐得久了便也觉出些疲塌。是眼前一簇狗尾巴草又活泼了我的思绪,它被女主人插在一只青花瓷笔筒里。我猜想,这狗尾巴草或许是鲜花的替代物,茶道大约是少不了鲜花的。

②一簇狗尾巴草为茶道增添了几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于我跪坐的姿态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我引向了广阔的冀中平原……

③要是你不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你怎么能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要是你曾经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谁能保证你就会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④那时太阳那么亮,垄沟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子嬉戏——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予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戴在手上虽不明显,但心儿开始闪烁了。

⑤初长成的少女不再理会这狗尾巴草,她们也编戒指,拿麦秆。麦收过后,遍地都是这耀眼的麦秆,麦秆的正道是被当地人用来编草帽辫的。那时的乡村,各式的会议真多。姑娘们总是这些会议热烈的响应者,或许只有会议才是她们自由交际的好去处。那机会,村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愿错过。姑娘们刻意打扮过自己,胳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帽辫,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编制的便是这草戒指,麦秆在手上跳跃,手下花样翻新:菱形花结的,字花结的,扭结而成的“雕”花……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的提醒。

⑥那麦秆编就的戒指,便是少女身上唯一的饰物了。但那一双双不拾闲的粗手,却因了这草戒指,变得秀气而有灵性,释放出女性的温柔。戴戒指,总离不开与婚姻的关联,唯有这草戒指,任凭少女们随心所欲地佩戴。无人在乎那戴法犯了哪一条禁忌,这里是个戒指的自由王国。少女们更大了,大到了出嫁的岁数。只待这时,她们才丢下这麦秆、这草帽辫、这戒指,收拾起心思,想着如何同送彩礼的男方“矫情”——讨价还价。冀中的日子并不丰裕,那看来缺少风度的“矫情”就显得格外重要。她们会为彩礼中缺少两斤毛线而在炕上打滚儿,她们会为彩礼中短了一双皮鞋而号啕,倘若此时不要下那毛线那鞋,当婚后她们自己作了母亲,还会有买毛线的闲钱吗?还会生出为自己买鞋的打算吗?

⑦于是她们就在声声“矫情”中变作了新娘,于是那新娘很快就敢于赤裸着上身站在街口喊男人吃饭了。她们露出那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臂膀,也露出那从未晒过太阳的雪白的胸脯。那草戒指便在她们手上永远地消失了,她们的手中已有新的活计,比如婴儿的兜肚,比如男人的大鞋底子……日子渐渐地好起来,草戒指早已变成了记忆,只有她们那突然就长成了的女儿们,仍旧不厌其烦地重复母亲从前的游戏。夏日来临,在垄沟旁,在树阴里,在麦场上,她们依然用麦秆、用狗尾巴草编戒指:菱形花结的,字花结的,还有那扭结而成的“雕”花。

⑧她们依然愿意当着男人的面伸出一只戴着草戒指的手。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金的,真金却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分量,哪里又有能够称出草戒指真正分量的衡具呢?原来,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而是草。

⑨在池泽夫人的茶道中,我越发觉出眼前这束狗尾巴草的可贵了。难道它不可以替代荼道中的鲜花吗?它替代着鲜花,你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更神圣,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

⑩一定是全世界的女人都看重了草吧,草才不可被替代了。

1.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提到“日本茶道”,请加以赏析。

2.“狗尾巴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3.本文第③段转而用第二人称,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4.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1.从茶道上的一簇狗尾巴草引出作者关于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草戒指的回忆。少女对草戒指随意的态度和开头刻意描写日本茶道仪式的庄重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对比。结尾首尾呼应,更突出草寄寓了少女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热望,对爱情的坚贞和日本茶道中的虔诚是一致的。 2.狗尾巴草是全文的线索,文中作者的联想由狗尾巴草展开: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小女孩用狗尾巴草编戒指。狗尾草又具有象征意味,狗尾草是纯真少女心灵的载体,乡村女孩及其她们的生活就像这一簇簇狗尾巴草一样,平凡简单而又顽强自足。草和金的比较,更代表的草是精神生活价值,突出其可贵。 3.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仿佛叙述者带领读者进入冀中平原,拉近了双方距离;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易于体会作者对于冀中平原最普通平凡、极易被人忽视的植物的关注和喜爱之情。 4.本文表现了作者人性、对生活、对生命独到的认识和体悟。一根草可以编成各种花样的草戒指,一枚普通的草戒指,却折射出冀中平原女性平凡的日常生活,映现出她们对生命、理想、爱情的质朴而执著的追寻。在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生活、工作中,当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时存在,我们应清楚物质生活代替不了精神生活。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提到‘日本茶道’,请加以赏析”,这是考查文章句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第一段来看,“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饮茶方式相比,更多了些拘谨和抑制,因此而少了荼与人之间那真正潇洒、自由的融合”,日本的茶道仪式庄重;“是眼前一簇狗尾巴草又活泼了我的思绪,它被女主人插在一只青花瓷笔筒里。我猜想,这狗尾巴草或许是鲜花的替代物,茶道大约是少不了鲜花的”,茶道上的“狗尾巴草”引出了下文关于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草戒指的回忆,少女对待草戒指随意的态度和第一段日本茶道的庄重形成对比,凸显两种文化的不同。文章最后一段又提到“日本茶道”,与开头形成呼应,草寄寓了少女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热望,对爱情的坚贞和日本茶道中的虔诚是一致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狗尾巴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考虑,一是结构上,一般是文章的线索,要看围绕该物象写了哪些内容;二是形象上,对人物形象起到烘托或反衬作用,要明确该物象与文中人物形象的关系;三是主旨上,凸显文章的主旨,要看作者借助该物象表达什么情感。本文中,作者围绕“狗尾巴草”选材,作者由茶道上的一束狗尾巴草展开联想,想到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小女孩用狗尾巴草编戒指,可见是文章的线索;从形象上来看,狗尾巴草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乡村女孩,简单平凡而又顽强自足。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第③段转而用第二人称,请赏析其表达效果”,这是考查人称的作用。首先了解第二人称的一般作用,然后看第三段的第二人称指代的对象。第二人称作用如下:便于直接表达情感,便于面对面交流,拉近距离,运用比拟的修辞等。从第二段来看,“你”指代读者,故排除比拟修辞这一项,可以从另几个角度作答,即好似作者引领读者一起来到冀中平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这是考查对文本主旨的分析和把握。本文以狗尾巴草编的草戒指为载体,借以写冀中平原女性的日常生活,反映她们对爱情、理想以及生命的追寻,表现出作者对她们的欣赏。而这样的精神在现下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理之为教化

陈嘉映

①这个世界有理可讲吗?在愤世嫉俗的人嘴里,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的确,这个世界并不怎么温良恭俭让,有时会很残酷,我们每个人对此都要心里有数。不过,我们还是忍不住要讲道理。

②平实而论,说理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近代以来,说理变得愈发重要。科学讨论的兴起,法庭辩论制度的推广,都是突出的体现。现在,连我们带孩子也兴说理。现代政权极重视宣传,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说理的重要性。我们事实上有时通过说理改变他人的看法,赢得支持,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他人说服,从而修正自己。

③不过,作为改变他人看法的手段,我们仍不可对说理抱有过高的期待。人们有时能被说服,但“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纯的说理,说服往往夹杂着哄骗、纠缠、利诱,甚至暗含威胁。何况,要改变他人的看法,说理不见得是最有效的手段。训练、实地考察、引征权威或大多数人的看法、恳求、纠缠,这些途径若非更加有效,至少同样有效。说理不成,我可以动之以情吧。大多数人读小说、看电影,不读论理文章。一篇《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猜猜谁来吃晚餐》,改变了很多人的种族歧视态度,被一大篇道理说得改变了态度的人恐怕不多。有社会学家研究人们归信于某种宗教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归信的首要因素是感情纽带,对陌生人传教则很少成功。此外,还有“不言而教”呢,榜样往往比用道理来说服更具“说服力”。最后,还有宣传、欺骗甚至金钱利诱、武力威胁。

④那么,说理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比起小说、电影、宣传、利诱,说理是最理性的,因为说理依赖于事实与逻辑的力量。小说可能影响这个人却完全影响不了另一个人,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铅比铝重,3×7=21,这些是人人都不得不接受的。

⑤然而,我尝试说服某人,从来不是因为他不承认铅比铝重或不承认3×7=21。我们通常说理,并非严丝合缝地由铁定的事实与无瑕的逻辑组成。说理的依据,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的东西。但承认你的理据又怎么样呢?你的理据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理据。你我怀着不同的立场和希望,会选择不同的理据。以色列人要把耶路撒冷据为故土,自能提出强有力的历史依据;阿拉伯人要把以色列人赶出中东,也能列出一整批历史依据。事实纷繁,道理没有数学公式那么清晰,所谓事实和逻辑的力量,很难与能言善辩区分开来。我们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依赖于众多细微的、难以标明的线索,我们并不因为多一项理据少一项理据就必须改变看法。你滔滔雄辩,说得我哑口无言,可我仍然不愿接受你的看法——这一定是我不理性不讲理吗?你用“逻辑”证明了我的两只手并不真实存在,但若我连我有两只手都不相信了,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逻辑”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呢?

⑥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但它是可理解的。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径,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⑦说理不仅不局限于一造说服另一造,甚至也不局限于相互说服。我们须更广泛地把说理理解为一个共同努力获得理解的过程。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你尝试加以说服的一方,他自己希求理解,希求真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庄子视说服的至境为心服,心悦诚服,这不是虚悬过高的标准,而是发说服的真义。

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就连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后。在一事上说服别人,尚不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目标要更高些:通过在此一事上的说服,让对方获得理解,让对方自己获得理解的能力。说理的目标,若从根本上说,与其说是在此一事上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智培育——说理是一种教化。

(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的词语“丛林世界”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⑤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关于不理性不讲理的思考。

B. 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明“逻辑”有时行不通。

C. 这两个问句表明根深蒂固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说理。

D. 这两句话展现了能言善辩者遇到的不讲理的情况。

3.第④、⑤段都提到“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4.下列对“说理”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说理就是用滔滔雄辩来说服他人。

B. 说理能最有效的改变他人的看法。

C. 说理不在于是否能达成一致看法。

D. 说理可以用强大的逻辑让人接受。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法是空间艺术,但传统书论更强调它的时间性,要                ,使抽象的线条展示出生命变化的趣味来。

A. 在时间中体现出空间的节奏

B. 体现时间和空间融合的节奏

C. 在空间中体现出时间的节奏

D. 体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的节奏

 

查看答案

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答案

按题目要求填空。

(1)《采薇》选自《诗经·_________》。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会体验到酸甜苦辣。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类似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影响。

孔子    孟子    庄子    屈原    司马迁

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