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 B. 望洋向若而叹曰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东面而视__________
(2)则殆矣__________
(3)不可为量数__________
(4)人卒九州__________
(5)明主不厌人__________
(6)仲尼亟称于水__________
(7)故声闻过情__________
(8)故几于道__________
(9)放乎四海 __________
(10)故无尤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①七里濑: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②严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不肯接受刘秀所赐官职,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1.苏轼,字________,“行香子”是指这首词的________名
2.以下对景物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写出水面上一叶扁舟划行轻快。 B. “水天清、影湛波平”写出天朗水静,水中倒影美如画。
C.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素雅幽静。 D.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暗示此地山重水复,渔歌悠扬。
3.请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下阕划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韩非子·大体》)
(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3)水之形避高而趋下,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虚实篇》)
(4)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秋水》)
(5)《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汪国真其人其诗
彭俐
①2015年4月26日,再平常不过的星期天。我醒来很迟,习惯性地先看手机微信。“诗人汪国真于今晨2点10分病逝,享年59岁”的消息,惊得我猛然从床上蹦下来。职业敏感让我立即给“人物版”编辑打电话:“我要写汪国真!”
②记得那是1989年的秋天。
③与诗人汪国真第一次见面,是在舞蹈家杨丽萍的家中。他戴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声调不高。当时的他还没有出版诗集,小有名气,但是他目光犀利,谈吐自信,一副笃定的样子。回家途中,我们骑着自行车,谈起各自的爱好,都喜欢写诗,也都发表过一些作品,于是很有共同语言。
④大约一两个星期过后,我有些意外地接到汪国真的来信。他寄来一沓他发表过的诗作,附带一纸信函。他的诗,的确让我感到一种轻松和愉快,诗句不长,也不晦涩,不像当时和现在许多暗语、经咒、密码式的诗歌写作,需要费神费力又不讨好地猜测,最终沮丧地怀疑自己的智商出了问题。而他的附信措辞非常得体,请我为他的诗歌写一篇评论。我怎么能够拒绝呢,同是年轻的诗作者。
⑤这篇评论发表在20多年前《北京日报》“广场”副刊,题为《一支红蔷薇——读汪国真的诗》。
⑥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北京日报》虽属大报,却只有4个版,可谓寸土寸金。当时的副刊(一周仅有两期)都刊登哪些作家、评论哪些作家的文章呢?作家有刘白羽、管桦、刘绍棠、草明、韩少华、启功……,被评论的作家有艾青、浩然、刘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诗作者汪国真,不惜版面地给予隆重“推出”,应该说是非常有魄力,有眼光,也是非常难得的。
⑦如果说《北京日报》最早发现、报道了后来轰动诗坛的诗人汪国真,而且最早给他的诗歌以及艺术风格颁发了褒奖的“证书”,并且有详细论证、一锤定音的深远效果(即便今天看来也一点儿不过时)的话,那么,这里确有跨世纪的文字为证:
“汪国真的诗从不虚张声势,最多不过二十几行,如山间小溪蜿蜒流淌,清冽甘甜,款款注入心扉。
“读罢汪国真那一篇篇短小凝练,却意味深长的作品,不禁感慨系之。既为青年诗人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感动,同时也为诗坛吹来一股清新年轻的风而庆幸。
“汪国真的组诗《年轻的风》,集中体现了诗人笔耕的特色。在《美好的情感》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总是从最普通的人们那里,我们得到了最美好的情感。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从中不难看出他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和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
“……汪国真受家庭熏陶,从小就迷恋琅琅上口、气度从容的唐诗,许多名篇佳作已经倒背如流。在暨南大学语言文学系读书时,他能每天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十首背诵下来。汪国真偏爱李白、李商隐的作品,受其影响,他的诗篇清丽潇洒,同时又不乏警句。汪国真不断追求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
“佳句妙语如珍珠玛瑙,在汪国真所营造的琼楼玉宇般的诗作中俯拾即是。
《热爱生命》中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
“短小、凝重、清丽、隽永,这或许是汪国真作品的艺术风格吧。但是,诗人为什么会做到惜墨如金呢?让我们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回答吧:‘过于慷慨,有时,倒不如,过于吝啬,一支红蔷薇,要比一簇红蔷薇,更富有魅力’。”
⑧正是因为这样“一支红蔷薇”,汪国真和我慢慢从陌生到熟悉。
⑨后来,他只要一有诗集出版,就会约我庆贺一番。从1990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开始,一发不可收,《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一本比一本畅销,动辄十几万或几十万册。于是我们的话题一边倒地谈论他的成功。他兴奋地讲述社会各界读者的反响,不住地念叨诗集天文数字的发行量以及盗版量,慨然有南面之意,我也不便打断他。这倒不能怪他,谁让事情那么邪性呢——“汪国真热”席卷全中国。
⑩汪国真是有争议的人物,而如今有人还肯为你争议,就表明你不是无足轻重。交响乐是音乐,小夜曲也是音乐。你的作品,是诗歌中的小夜曲,轻快,委婉,不失典雅,有点儿宋词现代版的味道,很像晏几道。你在中国现代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格,玲珑一塔,清溪一脉,从不故作高深,亦不玩弄技巧,更不拒人千里地释放烟雾,而是把彩虹的鲜明绚丽捧给读者,那是雨中人苦苦等待的结果。
(摘自2015年第6期《新阅读》)
1.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第⑥段为什么列举了许多作家?
3.对第⑦段的引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充分肯定了汪国真诗的艺术价值。
B. 对汪国真其人其诗做了全面评价。
C. 汪国真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D. 汪国真对诗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
4.联系全文,赏析第⑧段。(3分)
5.第⑩段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音乐性的美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粱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稚,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⑤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俭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第①段中某艺术形式成为时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的衡量标准是。
2.第②段中引用诗句“当时年少春衫薄”是为了。
3.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作用。
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初唐的书法由于宫廷的大力提倡,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其风度体貌如同当时皇室倡导的齐梁宫体诗歌一样。
B. “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根本原因是他们都具有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特质。
C. 盛唐是一个音乐高潮,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的乐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
D. 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标题“音乐性的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