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②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③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④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1.第①段交代了龙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翻译句子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4.本文第②段在表现手法运用上很有特色,请选一角度赏析。

 

1.龙井的地理位置得名的缘由 2.为了让人们明白井中有龙是真的(呼应有龙),而“龙井”的名声也因此在当时大大出名(或“龙井”名声大的原因) 3.于是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4.示例(1):对比。把西湖“岸湖之山多力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与龙井进行对比,说明这里的泉水引人注意的原因。 示例:(2)衬托。通过对龙井周围的西湖、浙江的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映衬出龙井的美德。 示例:(3)借景抒情(1分)。通过对西湖、钱塘江、龙井泉的描写,来表达对龙井泉美德的赞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第①段交代了龙井的”,题干给了两个空,这就要求考生从两个方面概括龙井的内容,答题区间在第①段。“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交代内容;“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交代得名原由。 2.试题分析:题干“第③段‘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题关键词“用意”,这里这样写是为了呼应有龙进而交代“龙井”名声大的原因。答题时依据上下文内容。 3.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祷于此”“辄”“之”。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以排比兼比喻的方式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两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2)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 何取于水也?

B.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C.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D.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    B. 望洋向若而叹曰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东面而视__________                  

(2)则殆矣__________

(3)不可为量数__________                

(4)人卒九州__________

(5)明主不厌人__________                    

(6)仲尼亟称于水__________

(7)故声闻过情__________                    

(8)故几于道__________

(9)放乎四海 __________                     

(10)故无尤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