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B. 优秀京剧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

C. 技术精湛的摄影家只要多做功课,就会从容得神来之笔。

D. 京剧艺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

B.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C. 文章在论证中用较多文字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

D. 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

B.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

C. 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

D. 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

 

1.B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空间的是摄影者的抓拍;C项,太绝对;D项,“真实展现”不当。 2.试题分析: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 3.试题分析: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刚柔相济的表演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下各行业都涌现出很多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人。当然,老话也说“枪打出头鸟”,认为保持低调才能安身立命。当“出头鸟”会带来更多挑战和风险。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段不少于800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②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③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④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1.第①段交代了龙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翻译句子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4.本文第②段在表现手法运用上很有特色,请选一角度赏析。

 

查看答案

文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以排比兼比喻的方式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两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2)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 何取于水也?

B.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C.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D.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