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老去的木匠
王贵宏
①老一辈的木匠,都渐渐老去了。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工厂可以批量生产,那些靠木匠一斧一刨做出来的手工家具却正在一点点地消亡……
②木匠们几十年的手艺都集中在锯、斧、刨、墨线、凿子等工具上,原本一堆粗糙的木材几天工夫便成了一件件漂亮的家具。木匠们对工具很爱惜,干完活都整齐地放在一个帆布袋里。这些工具轻易不借人,也不允许别人随便动。过去没有电锯、电刨等机器,板方都是木匠用锯“哧啦、哧啦”一下一下地破出来,细碎的锯末在空中飞扬,像细碎的雪花。推刨的木匠弓着腰,前一步后一步一遍遍刨着凸凹不平的木料,薄薄的刨花片片飞散,像木头里开出的花朵。
③木匠同许多匠人一样,靠手艺吃饭,用辛苦赚钱。但也有做木工活不为稻粱谋,偏偏上瘾成癖的。明熹宗时,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④木匠的手艺有高低之分,手艺高超的木匠做的家具往那一放,俨然一件工艺品,人见人夸。所以顶级木匠活应该被称作“木器艺术”。一流的木匠都是雕刻大师,不仅能在木料上雕龙刻凤,而且那些手艺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们做的木器不仅有实用的家具,也有可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可流传百世。从那些久远年代的木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某种温和与淡定。它会让人感到:真正的木匠,靠的不仅是经验和技艺,更多的还是情怀与思想。这样的木匠,是真正的手艺人,他的作品镌刻下了自身的语言和立场。
⑤木匠一生,与木为伴。他应该明白树木是有血肉经脉的生命体,他应该听得懂树木生长衰老的声息。对木匠来说,从一棵树到一块木材,那绝对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生命质地的变迁和飞跃。木匠必须用自己的手艺,让那些记录着树木沧桑年轮的树纹,以实用与艺术的姿态,来展示生命的重生。
⑥木工房有最独特的音乐和令人迷醉的木香,有木头世界里最奇妙的花纹和美丽的雕绘。如今想想,木匠的动作与姿态,蕴含着力量的壮美和灵巧的秀雅。那不断诞生的家具、木器里,有流行时尚的韵味,也有流传收藏的价值;有传统的延续,也有创新的思想。木匠人的手是粗糙的,而作品却是精致的。真正的手艺人生,就是手工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⑦如今,木匠和他们的手艺渐渐远去,让人十分怀念……(选自“新华网”)
1.谈谈你对标题“老去的木匠”的理解。
2.请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第⑤段中“从一棵树到一块木材,那绝对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生命质地的变迁和飞跃”?
4.你还知道哪些传统工艺正在消亡?请举出两个例子。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经典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B. 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C. 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 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B. “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 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因是贬江州司马。此《唐书》本传语也。案是时宰相张弘靖、韦贯之,弘靖不足道,贯之于是为失矣。白集载《与杨虞卿书》云:“左降诏下,明日而东,思欲一陈于左右。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体,磔发肉,所不忍道。合朝震栗,不知所云。仆以书籍以来,未有此事。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故武丞相之气平明绝,仆之书奏午入。两日之内,满城知之,其不与者,或语以伪言,或陷以非语,皆曰:‘丞、郎、给、舍、谏官、御史,尚未论请,而赞善大夫何反忧国之甚也!’仆闻此语,退而思之,赞善大夫诚贱冗③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以此获辜,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白之自述如此。然则一时指为出位者,不但宰相而已也。史又曰:“居易母坠井死,而赋《新井篇》,以是左降。”前书所谓不以此为罪名者,是已。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左赞善大夫:的东宫太子府属官,负责讽喻规劝。②武元衡:时任右丞相,上朝途中为政敌所杀。③丞、郎、给、舍:皆为朝廷要职。谏官、御史:皆为朝廷言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必得为期(_____________) (2)案是时宰相张弘靖、韦贯之(____________)
(3)而能胜其痛愤耶(_____________) (4)而赋《新井篇》(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明日而东 B. 仆以书籍以来
C. 不但宰相而已也 D. 前书所谓不以此为罪名者
3.文中加波浪线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仆闻此语,退而思之,赞善大夫诚贱冗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
5.有此文可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原因有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小语”和“明明”的对话,完成后面问题。
小语: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什么意思?
明明:就是“难受,想哭”。你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小语:如今的网络流行语, 。
明明:我们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古人的表达和当下的网络流行语。
小语: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 ① ”“ ② ”。
明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
小语: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
明明: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
小语: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明明: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
小语摇头道: ③
⑴下列符合“小语”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 )
A.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马首是瞻。B.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捧腹大笑。
C.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茅塞顿开。D.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
⑵联系语境,在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可填成语:
②可填成语:
③小语摇头道: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名为“人品计算器”的测试软件,虽然版本众多,但其操作方法如出一辙:输入姓名,然后点击“计算”栏,接着就获得人品分值和相应的人品评价。如果把“雷锋”输入计算器,得到的结果却是:“雷锋,人品得分:2;评价:算了,跟你没什么人品好谈的……”孙云晓认为, 。这些低俗无聊的“恶搞”,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①尽管软件的制作者特地标明“仅供娱乐参考”
②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在接触它
③“人品计算器”本身就是“恶搞”
④但他忽略了未成年人并不具备成年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⑤误以为是科学的计算成果
A. ①④③②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③④①②⑤ D. ③②⑤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