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很多人,他们伴随了我们的成长,请以“值得我珍惜的人”...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很多人,他们伴随了我们的成长,请以“值得我珍惜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不得出现具体班级及人名,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及套作。

 

值得我珍惜的人 茫茫人海中,你我相遇相识相知相交。我何德何能得到你的注视,是缘分还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我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朋友,有人说,朋友就是互赢互利的人对彼此的称呼。有人说,朋友就是互相取乐消磨时间的道具。我以为,朋友就是信任,就是不离不弃,就是志同道合,就是形影不离,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最后我明白了,那是自己和自己。 人无完人。朋友是什么,是人。是有缺点的人,是会生气的人,是和你观念不同的人。地球上不缺人,但是能让你从心里叫一声朋友的人,寥寥无几。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身世,不一样的地位,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故事,但成为了朋友,这之间需要多少磨合,多少探索,多少感情的付出。 如果观念不同的两人,对各自的想法闭口不谈,只顾吃喝玩乐,这是酒肉朋友,但也是最快乐和轻松的角色。只是心里隐约不安,那种没有敞开心扉的不安和压抑,对这份关系没有把握的慌张和焦虑。请不要否定,那是因为你在乎。 当你和你的朋友以心交心,谈论各自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等。观念不同的你们会产生分歧,也许你能淡淡地说一句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但并不代表你的朋友会这么想。得不到认同,人总是会不满意的,但是要知道,并不是全世界都要认同你,倘若你因为他人的不认同而拒绝与他人相处,只想一味地寻找那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那么你就注定是一个只能生活在虚拟世界,背对着现实世界的逃避者。 一个你在乎的朋友,你会想去改变他,让他变成你心中那个想要的和你一模一样的人。让他接受你的观念。虽然在他眼里你只是自以为是,弱智,庸俗,不懂他的世界。你想要让他理解,可是他留给你的只是一句嘲讽的话语和一个远去的背影。最后落到你只能独自嘲笑他安慰自己。 然而面对朋友的缺点时,你并不一定是对的,但是至少站在你的角度,你看得到,看得清,想要告诉他想要改变他。可惜你的朋友,并不觉得你有那个资格去指责他,在对方一口一个哦和充满讽刺的交谈下,你会急切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不会让怒火大过你将要丢失一个朋友的痛楚。在你眼里,是对方不明白所谓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方眼里,或许他正冷笑着说自己赢了截图给别人然后一起嘲笑着你的自作自受和愚蠢庸俗。 亲爱的朋友,友谊没有对错和输赢。你口舌之争的胜利并不代表什么,反而会让你失去什么,在你沾沾自喜的时候,也许你的朋友是一脸欲言又止和无奈悲伤。情不自禁的想,也许人家根本就不在意你。是的,当真诚换来的是嘲讽和唾骂,不管是不是气话,我的朋友,你真的还只是个孩子。是个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的孩子。 因为你的过分和强势自私而离开的朋友们越来越多,曾经的你抱着不屑与嘲讽唾弃他们的离去,以为是离开你是他们的损失。但是,你会慢慢地发现,地球离了谁照样转,没有谁离不开谁。我们和每一个人的相遇相识相知相交,其实是那样来之不易。 于是,你会学会看淡,学会包容,学会不语。更多地自问,会主动要求别人提出你的缺点,然后认真的记住,认真的思考和完善自己。你不能去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可以接受和包容别人的人。请感谢那些因为自己年少时的幼稚和不足而离开的朋友们,这是他们教会你的。你要也要带着歉意对曾经最真挚的朋友们说对不起,你的任性自私和愚蠢或许伤害到了他们。 但是那不会再一次发生,因为我想你已经看到了,最值得珍惜的人,和教会你最多的人,是你的朋友。也许,我的朋友,你并不在意我,也不屑我的挽留和我们曾拥有过笑声的过去。但不管什么原因,对不起你也对不起自己,我没有让自己拥有值得你珍惜的价值。还有谢谢,你陪我走过的那段快乐的时光,将会是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不管在你的眼里我是怎样,但在我的心里,你叫做朋友。 所以。亲爱的朋友,即使你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去,我也不愿说再见,留下最深沉的不舍和祝福。因为叫过你一声朋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没有难度,从所给的材料来看,“值得我珍惜的人”应是“伴随了我们的成长”的人,这个人可以是无条件为你付出的父亲、母亲,可以是和你一起成长的伙伴,也可以是教育你成长的老师,还可以是在你成长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某个人……所选素材要能够体现出“值得珍惜”的主题。文体上,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______。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_____。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_____。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图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1) 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

(3)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__

(5)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7) 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8)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清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 “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 “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 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帝问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辄曰:“乞问三军。”谊越班斥之曰:“问三军何义?若将鼓乱邪?”希孟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

(选自宋史列传《章谊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炎初,陈通钱塘           寇:侵犯

B. 希孟立屏息,帝嘉之         却:退缩

C. 兼迎两宫,必得请           俟:等待

D. 是行不月即归               数:屡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 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 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 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B. 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C. 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D. 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2)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