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当前,国内多地积极探索了减少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一年多考的方法。其中的经验及教训,也应及时借鉴和汲取,以便在此次“两种模式高考”的推行中少走弯路。
B.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言称,网上假货泛滥归咎于易受骗和“贪心”的消费者的过错,并称他的公司向买家提够辨别真假的工具。
C. 叙利亚战争的旷日持久,涂炭生灵,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难民纷纷涌向欧洲,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左右为难。奥巴马决定明年接受一万名叙利亚难民,被指太小气。
D. 在中央电视台的“等你来”栏目现场,他终于和自己曾经一起上山下乡,阔别四十年的老朋友见面。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②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A.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B.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莫衷一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悬崖 周海亮
他观察了三天。他知道那个男人在黄昏时候才能回来。在男人回来以前,那个总是挂着厚厚窗帘的窗口,没有任何动静。这等于说,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翻找。
他的钢锉和改锥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他轻轻推一下门,门就开了。
他在客厅里胡乱地翻找。他流了满头的汗。他没有翻到一分钱。茶几上有一筒打开的饼干,露着金黄诱人的颜色。他把那筒饼干抓起来,胡乱地向嘴里塞了两块。他将近两天没吃任何东西了。
他一边吃,一边推开卧室的门,一下子愣住了。
床上躺了一个女人,侧着身子,正盯着他看。女人的眼睛,含着笑。
他也看她。其实他想逃走,很想。可是他的两脚似被钉住,不由自主地颤抖。他扶着门,努力使自己不倒下来。
女人笑了。她说:“你好。”女人的脸色苍白。那上面,没有一丝阳光的痕迹。
他说:“你好。”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嘴里还塞着饼干。这让他的话,含糊不清。
女人说:“来了?”他说:“来了。”女人说:“你坐。”他说:“不用。”他稍微镇静了些。脑子里,闪出一千种可能和一千种解决的办法。
女人说:“你是来做钟点工的吧?刚打出广告,你就来了,这速度……”
他说:“是。”心里狐疑着。他把嘴里的饼干吞下,将右手伸进裤兜,抓紧了那把尖刀。
女人身边的床头柜上,放着一部电话。女人悄悄地、很隐蔽地把手伸过去。他往前走了两步。他想只要女人的手抓起电话,他就会掏出那把刀子,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女人的手,却在距电话几公分的地方停住。她打开床头柜的一个抽屉,从里面取出五十块钱,递给他。“说好了的,先给钱。”女人说。仍是浅浅地笑。
他走过去,接过那五十块钱。然后愣愣地看着女人。女人说:“扶我起来。”他就小心翼翼地扶女人起来。女人说:“扶我去阳台。”他就小心翼翼地扶女人去阳台。女人坐上一张宽大的椅子,眯起眼睛。
看得出女人很虚弱,她在轻轻地喘息。
女人说:“我坐一会儿就行,你慢慢吃。”她指着他手里的饼干筒,“冰箱里还有,吃完了,你自己拿。”
他说:“不用了。”竟有些难为情起来。只是,他插在裤兜里的右手,仍然紧攥着那把刀子。
“你多大了?”女人突然问。
“二十三,”他说,“是周岁。”
“和我儿子一样大。”女人说,“我儿子,和你一样帅,一样壮。”
他的脸红了。
“不过现在他在海南,在当兵。”女人说,“我有好几年没见到他了。”
“想他吗?”他问。
“当然想。”女人说,“你失业?”
“是的。”他承认。
“没关系的。”女人说,“像你这样的年龄,机会一抓一大把。做钟点工,不也是机会?”女人开始咳嗽,仿佛要咳出五脏六腑。他不得不松开紧攥着刀子的手,握了拳,轻轻捶着女人的后背。
“谢谢你,小伙子。”女人说,“我儿子,以前,也常常这样给我捶背。”
他的脸再一次红了。“你不闷吗?”他说,“要不把窗帘拉开吧?”
女人笑笑:“好。”
“要不,把窗子也打开吧?透透空气。”他说。
女人再笑笑:“当然好。”
他拉开窗帘,然后把窗子打开。阳光和风灌进来,把阳台,以及他们,镀上凉爽的金黄。
突然他听到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他惊了一下。他竟陪这个女人,在阳台上,整整待了一个下午!女人笑着对他说:“时间到了,你该走了。冰箱里还有饼干,如果你喜欢吃,可以拿走。”
他说:“真的不用了。”转身往外走。正碰到走向卧室的男人。
他微笑着对男人点头。男人的脸,满是惊讶。
他听见男人走进卧室,问女人:“谁啊?”
女人说:“钟点工。”
“钟点工?什么钟点工?……老天!医生早嘱咐过你不能乱动的!竟然还开了窗子!你不想活了?”男人的声音,惊慌失措。
他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本来想离开,此时却迈不开步。他重新敲门,走进屋子,在男人惊愕的目光中,从裤兜里掏出那五十块钱,然后掏出改锥、钳子、钢锯和尖刀。他把这些东西堆起来,压住那五十块钱。
现在他感觉浑身轻松。
他重新走进卧室,朝女人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你。”他说,“是你,把我拉了回来。”
(选自《语文世界(高中版)》2013年第10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A. 他准备了入室盗窃的工具,而进门时竟然没有用上,暗示房中有人,他和女主人的命运开始同时走上了“悬崖”。
B. 作者写他看见茶几上的饼干,“抓”起来就胡乱地往嘴里塞,并交代他将近两天没吃任何东西了,暗示他误入歧途、铤而走险的原因。
C. 女人本想从抽屉里拿钱给“钟点工”,但他却不知道“钟点工”的事儿,误以为要拿电话报警,险些干出了杀人灭口的勾当。
D. 作者多次写到女人的笑,表现了病入膏肓的女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病魔抗争的乐观精神,她的乐观豁达深深地感染了他。
E. 本文描述了女人和丈夫一起成功处置意外遭遇的整个过程,刻画了较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展现了人性的灿烂光辉与爱的力量。
2.小说中,这位卧病在床的“女人”身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女人的丈夫回家问了一句“钟点工?什么钟点工?”这句话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你是怎样理解小说标题“悬崖”内涵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身处“悬崖”边上,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悬崖”呢?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衬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魏晋以来虚无的生死观。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生命短暂自然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②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中记载“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 柳浪与裴迪游其中”。②五柳: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有“宅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诗中王维自称五柳。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首联中“转”和“日”用得巧妙,山本是静止的,着一“转”字,借颜色渐变而写出它的变化;水本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B. 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指的是田园隐居的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
C. 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
D. 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E. 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
2.有人认为此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 ”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 “此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 ”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訢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訢上疏求于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訢政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言。 尚书李敷与訢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献文闻訢罪状,槛车征訢,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訢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訢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 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 “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訢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訢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道路群议曰: “畜聚敛之人,未若盗臣。” 訢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檦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 不早绝之,后悔无及。” 訢不从,弥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献文崩,訢迁司空,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訢,又知内外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訢外叛。文明太后征訢至京师,言其叛状。訢曰:“无之。”引檦证訢。訢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遂见诛。
(选自《北史·李訢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B. 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C. 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D. 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称 呼,如“表” 、 “疏”等。
B. 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冠以 “胡”字,如胡床、胡服。
C. 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罚。
D. 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 语还有 “假” 、 “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訢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訢,认为他不同寻常,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
B. 李訢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 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
D. 李訢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檦,最终因范檦告发而被诛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