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拜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退。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 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本,实在于斯。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敕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临终之日,唯有俸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B.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C.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D.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男”是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B. “拜”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拔、除、擢、迁等。

C. “守宰”指地方长官,史书中有记载“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D.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麒麟跟随征南将军慕容白曜征讨升城,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韩麒麟劝谏其应显示宽厚仁爱,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

B. 韩麒麟任齐州刺史时很少用刑罚,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立威信,他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其严厉驳斥,刘普庆十分惭愧。

C. 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D. 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他为官清廉,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2)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1.D 2.B 3.B 4.(1)这样,使大族蒙受恩荣,人才获得进取的机会,人人怀念朝廷恩德,使地方安稳宁静,或许根本就在于此。(2)自从长久升平,多年丰收,官吏竞相夸耀,渐渐养成奢侈的风气。 【解析】参考译文: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称是汉朝大司马韩增的后代。父亲韩瑚,曾任秀容、平原二郡太守。他年幼时就喜爱学习,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景穆监理朝政,任他为东曹主书。文成帝即位,赐给他渔阳男的爵号。后来参加征南将军慕容白曜率领的征讨,攻打升城,军中有很多人受伤。等到攻破城池,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韩麒麟劝告说:“现在我们谋图向南进取,应显示宽厚仁爱。强敌在前,尚未打败,却坑杀许多人,恐怕南齐不容易图取呀。”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让他们恢复本业。南齐人十分高兴。后来,慕容白曜上表请求朝廷任韩麒麟与房法寿任冀州刺史。 孝文帝时,他任齐州刺史,封为魏昌侯。做官时很少用刑罚。从事刘普庆劝他:“您受朝廷之命治理中原时,没有杀戮什么人,凭什么树立威信?”他回答说:“人们不触犯刑律,我为什么要杀戮?如果必须靠杀人来树立威信,当用你来试试。”刘普庆满面惭愧地退下。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应该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这样,使大族蒙受恩荣,人才获得进取的机会,人人怀念朝廷恩德,使地方安稳宁静,或许根本就在于此文言文阅读答案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阅读答案。朝廷会议,同意了他的意见。 太和十一年(487),京都一带发生大饥荒,韩麒麟上表陈述时务,说: 陛下您天资聪明英纵,德望高于三王五霸。尽管上面有您覆天载地的恩泽,下面却仍有挨饿受冻的百姓,都是因为有关的部司不制定出奖励农耕的制度,官吏不体恤农民,不把农耕作为根本。自从长久升平,多年丰收,官吏竞相夸耀,渐渐养成奢侈的风气。由此使得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荒芜的越来越多;府库里的粮食布帛几乎用完,集市上的东西却很充盈;家里衣食匮乏,道路上行走的人却盛装艳服,忍饥受寒的根本原因,实在由此引起。我认为凡是珍奇玩好,都应该禁绝;婚丧嫁娶的礼仪,都应该制定一定的格式。让富贵和贫贱的有所区别,人人归于朴素。根据天下男女数量,按人口多少分给田地,下级官吏四时到乡村巡行督促,上级官吏,一年检查一次,多劝农夫耕田,根据耕田情况,严加奖励和处罚。数年之内,一定会有丰余,再遇到灾荒,可避免流离死亡。 (韩麒麟)死在官任上,临终告诫他的儿子,用薄薄的未漆未画未雕的白茬棺材安葬,凡事遵从节俭事。 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他的清贫就是这样。朝廷追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号康。 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人”,“宰司”“男女” “台使”“赏罚”动词“令”“制”“计”等。结合这些此题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记忆和理解的能力。B项“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也有“放逐,流放”之意,如“左迁”指贬官,降职。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并分析的能力。B项错在“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立威信”。刘普庆是韩麒麟的属官(从事)而非朝廷使者。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第一句关键点:“获叙”:获得进取的机会;“安土”:使地方安稳宁静;“庶或”:或许。三第二句关键点:“丰穰”:丰收 ;“矜夸”:夸耀 ;“浸”:渐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药碾子

刘群华

一个药碾子,是悬壶之人必须修炼的禅道。

药碾子靠碾轮在碾槽里不断滚动而把中药碾成粉末,中间宽敞,两头收紧,像驮着岁月的小船,行走于悬壶的湍急河流。

我的药碾子是师父送的,他见我性躁,嘱我多多碾药,能修养心性。如今铁铸的药碾子好几年没用了,蒙了厚厚一层灰。一看它落魄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它如被我抛弃的一个好友,在时光里颠沛流离。

当年,我在师父的惠风医馆学艺。在城东一角,一条苍老偏僻的巷子里,有个粗糙的木门铺子,几根木柱支撑着,但厅堂宽阔,几个中药柜子泛着陈黄色漆的光亮,透出浓郁的中药芳香。药碾子搁在大堂一侧,默默看着络绎不绝的求诊者。

我每天看药熬药,晚上听师父讲读《内经》。有时医馆很忙,师兄腾不出手,师父便喊我去碾药。初上手时,我面对沉重的药碾一片茫然,碾轮在我面前更显笨重难使。我甚至不会用双脚滚动轮子,只能用双手握住轮子柄,不断滚动。一天下来,一手血泡,有的还磨破了皮,出血了,痛得我钻心流泪。师父就点起一盏油灯,拿出一根缝衣针,针鼻子上穿条青棉线,沾上桐油在油灯上点燃,线就如一道火焰顺着缝衣针刺过我的血泡。血泡瘪了,师父说:桐油祛风退火,很快会好。

如此历练再三,我慢慢掌握了窍门,终于能够稳妥而有效率地碾药了。我坐在木椅上双脚滚动着铁碾轮,咔嚓咔嚓地碾着干枯僵硬的中药,仿佛一曲重复的粗犷山歌,盘旋于青瓦白墙之间。中药被往返碾磨,然后过筛,细末另装,粗末再碾,直至药碾如泥。这种药泥大概有两种去处,一种混蜂蜜做中药丸子,一种和油脂做外敷膏药。中药丸子可大可小,小如绿豆即可,大如梧桐亦行。而外敷的膏药则深如夜色,青黛之中,还有几丝像桔黄的灯光,贴在患处,人温暖,心透亮。

碾药是辛苦的活儿,夏天怕热,冬天怕冻。冬天碾药,屋里头必烧一膛红彤形的炭火,然后兀自滚动着碾轮,咔嚓咔嚓,孤独地响。碾药除了气候的冷暖,还有人的疲惫和单调,倘若在夏天,则难免不知不觉呼呼睡去。一日,天气闷热,门外的玉米叶被日头蒸卷了。我在屋里碾药,师父进来,看我汗流浃背,又一脸厌烦,说:碾药累不?孤独不?我的心思被师父洞察无余,只能尴尬地嘿嘿一笑。师父说:碾药也有乐趣,要学会自寻快乐,可以边碾边读书。

他示范性地拿起一本药书,双脚滚动碾轮,在叮当叮当之声中翻阅起了一页页远古的方剂。我在旁看着,在师父的脚下,药碾子是一只驮着快乐的船,在碾槽里张帆,一路风雨而去。师父像一名得道的禅师,怡然地品味着窗外的阳光和书中的淡泊。

物在身之外,不居身之内,忘物而不思物。这句话,师父总拿来教导我。他说:你满脑子想着碾药,累从心来。我起初不知其中意味,后来知道了,师父也老了。碾药碾出快乐,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在药碾子的陪伴下,我不断成长,也会治疗简单的风寒风热的外感了。一次,一个小儿被父母抱了进来,我号了下小儿的脉,在处方笺上准备写几味疏风散热的药。尚未落笔,师父从外面进来,他看了看患者,说:__________儿娇嫩,用药要轻灵,如羽毛一样。便嘱咐我去药碾子上碾几味药,调油脂敷在小儿的脚板上。我认为这种方法太简单,无法体现一个医生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师父说:病之治,一味即可,不用二味,既节省了病人的费用,又减少了对身体的潜在伤害。你看那些古医书中,为什么有的方剂仅一二味,是药专而力足啊。

第二天,小儿的病好转了,药费只花了一个鸡蛋的钱。

拜师后的第五年,我离开了惠风医馆。临行前,师父说:中医之道,必尊中医之术。他从后房搬出一个铁药碾送给我,说:别小看一个药碾,其实是中药的一种工艺,马虎不得。

我出师后在另一座城的街上开了家医馆,虽然比师父的小,却五脏俱全。中药柜子,高高大大立在大堂中间;四方长桌放在左侧,上面摆着崭新的号脉垫子;师父赠我的铁碾子置于大堂的右侧,静静地睁着眼看我,看得我不敢怠慢任何一事。

经营久了,患者日多,需要碾的药也越来越多,有些忙不过来。有患者推荐我用电动磨粉机,我便买了一台。这样,我把大堂的药碾子搬进了西厢房,它的位置被电动磨粉机无情代替了。

每次我去师父的惠风医馆,看师父还在坚持用药碾子,累得腰酸背痛,便小声提醒:买台电动磨粉机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先写师父赠送给药碾子,然后写当年跟师父学医的情形,这种倒叙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药碾子的重要。

B.惠风医馆位于一条巷子里,虽然地处偏僻,而且外观简陋,但是生意兴隆,求诊者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惠风医馆收费低廉。

C一看它落魄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形象生动,写出了弃用师父赠送的药碾子而改用电动磨粉机的悔恨之情。

D把碾药看成是既累又孤独的辛苦活,师父却能从碾药中找到欢乐:对比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和师父不同的性格特征。

 

E.小说以为视角叙述了师父悲喜起伏的一生,既是师父故事的见证者,又对主要人物师父起到烘托、映照的作用。

2)小说以药碾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师父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已省略,请你为小说补写结尾(不超过20 字),并说明你这样补写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族成年礼——冠礼、及笄,经周代统治者的规范,在士及以上阶层中广泛实行,后经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很多仪节发生了简化甚至变异。到唐代,虽然统治者做了礼仪重整,得到部分复兴,但是却呈现出衰微之势,正如柳宗元所言,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宋代司马光亦云:“冠礼之废久矣。”鉴于此,司马光作《书仪》存其旧礼,其后的朱熹更作《家礼》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使得冠笄之礼广泛通行于士庶阶层,对后世影响深远。金元一代,冠笄之礼不见于记载,而至有明一代,统治者力复旧礼,成年礼再度重建,然而到了国力衰微的明代后期又复于湮没,至清代因朝廷改易,上层社会的成年礼几于断绝,所幸广大民间依然有遵旧制、行旧礼者,但只不过是一成年礼俗形式而已。它们有的以断片的冠礼或笄礼的形式独立存在,有的融于婚礼之中,形式多样,散在民俗生活之中。

男子“庆号”,又称“送号”“贺号”,至迟于民国期间,仍遍及大部分中国乡村,形式上虽有差别,但都属于以村落为依托的集体成年礼。如民国二十六年安徽《繁昌县志》载:“繁惟男子弱冠,父兄择吉命字,亲友置尺许小匾,金漆书之,礼以联、烛、果、酒、彩、爆,名曰‘送号’。自是,成以字称之,不复呼名。”民国三十年河北《高邑县志》载:“凡届丁年,则联络等辈,举行贺号。预请能文者按名选字,义意贵能关切。择定后,书于红纸,榜示通衢,乡众醵酒相贺。受贺者设筵酬谢,依次劝饮。以后则呼其号而不名。此礼简而易行。”

女子“上头”,又称“冠笄”“上梳”“梳头”“开脸”等,都是笄礼的代称,后世为婚礼合并,属于与婚礼结合的个体成年礼。晚唐诗人韩偓《新上头》诗云:“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诗中把一个即将成年、及笄待嫁的女子的娇羞之态和微妙的心理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这类诗中可以看出,在唐代,笄礼和婚礼就已经融合。后世更是如此,有大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记载可为证。民国三十二年福建《明邑县志》载:“女子于及笄时已字人,则男家须备送首饰、果饼之届于女家,而女家则择吉期为其女加笄,并将果饼分送戚属,亦有宴客者。”并且,很多“上头”与“开脸”习俗结合在一起。清同治五年湖北《长阳县志》载:“嫁娶前一日,女家为女束发命笄,日‘上头’,又日‘开脸’。”至今,民间婚礼中婚前梳头、换装、开脸等俗依然不改。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式各样的成年礼也在兴起。有的仿照古礼而行,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自行组织规模不等的仿古成年礼,取古代汉族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的形式纪念个体成年。有的与西方成年礼和当前时尚相结合,成年礼仪式中男子着西服,打领带,女子着西式礼服,走红毯、过成人门等,整个过程类似西方的交际舞会。有的则与时尚文化相结合,设计远足、野外生存等带有考验性的仪式环节,培养对父母、对生命的感恩之情。当前的成年礼重建尽管眼花缭乱,形式重于内容,乱象丛生,但整个社会已经意识到成年礼之于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摘编自贺少雄《汉族成年礼絮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礼”“及笄”成年礼在周代得到规范,经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后,发生了简化甚至变异,后虽经历朝统治者努力,但仍然趋向没落。

B. “庆号”是一种以村落为依托的纪念男子成年的礼仪,又称“送号”“贺号”,至迟在民国期间仍遍及大部分中国乡村。

C. “上头”本来是一种纪念女子成年的礼仪,又称“冠笄”“上梳”“梳头”“开脸”等,后来和婚礼融合,并延续至今。

D. “庆号”“上头”虽不是完整的成年礼俗形式,但它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冠笄之礼,对渐次衰微的民族礼俗有传承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司马光作的《书仪》、朱熹作的《家礼》对当时日趋衰微的成年礼俗起到了保存、推广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B. 在清代,成年礼在上层社会已不多见,但在民间仍然有一些遵旧制、行旧礼的人举行,尽管这种成年礼已不大规范、系统。

C. “庆号”是集体成年礼,有《繁吕县志》《高邑县志》为证;“上头”则是个体成年礼,有《新上头》《明邑县志》为证。

D. 当今的成年礼形式多样,有仿古成年礼、与西方成年礼和当前时尚相结合的成年礼等,这至少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成年礼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子出嫁前一日,“女家为女束发命笄”;男方须送首饰、果饼等物给女家:这些习俗表明及笄和婚礼已经合二为一。

B. 男子“庆号”、女子“上头”、男女成婚都有戚属和乡邻的参与,说明这些习俗都是传统礼俗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与当时社会的组织形式密切相关。

C. 经历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仪节发生简化、变异,金元一代未有记载,至清代上层社会的成年礼也几于断绝:足见朝代更迭对传统成年礼的衰微有巨大影响。

D. 男子“庆号”有较多的文化内涵,要请有文化的人接名定号;女子“上头”则主要是梳头、换装、开脸,重仪容妆扮:从中可以折射出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材料二:手机互联网时代,让百度、腾讯、淘宝的竞争升级,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占领人们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休息之外的碎片时间。于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低头族。有人觉得,这些时间被占领是好事,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再也不用担心无聊了。但是有人觉得,这样一来。好像更无聊了,要是一离开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发散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鲁班从草划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就是侧向思维。反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制成了发电机。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即使道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4)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